莲峰
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清雍正八年 (1730)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即今永善县)。
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10。因地处五莲峰山西麓,山峰状如五瓣莲花初绽,故名。彝语原称台都,为土目普伍所居。清雍正八年(1730年)永善县治迁此。民国年间曾置莲峰镇。1951年县治迁景新镇,故又称老永善。产玉米、薯类、荞麦、烤烟、大豆、天麻、木漆、核桃、柑橘等。有煤矿及砖瓦、榨油等厂。昭永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今存建县时的古杉10株。
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清雍正八年 (1730)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即今永善县)。
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10。因地处五莲峰山西麓,山峰状如五瓣莲花初绽,故名。彝语原称台都,为土目普伍所居。清雍正八年(1730年)永善县治迁此。民国年间曾置莲峰镇。1951年县治迁景新镇,故又称老永善。产玉米、薯类、荞麦、烤烟、大豆、天麻、木漆、核桃、柑橘等。有煤矿及砖瓦、榨油等厂。昭永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今存建县时的古杉10株。
军镇名。北魏太和十年(486)改乐陵镇置。治所在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魏书·韦珍传》:韦珍为乐陵镇将,“高祖诏珍移镇比阳”。《魏书·寇臻传》:寇臻“拜振武将军、比阳镇将”。即此。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宋苏轼作《万松亭诗叙》曰:“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庇行者,且以名其亭。”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宋时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旁,以利行人,且名其亭。苏轼有《万松亭》诗。
清顺治初改天成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雍正三年(1725)改为天镇县。
南朝梁武帝置,属西衡州。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南朝陈移治翁源县 (今广东翁源县西北)。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清远市。南朝陈移治翁源县(今广东翁源县西北),属西衡州。辖境相当今翁
明洪武十年 (1377) 升金筑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后属贵阳府。万历四十年 (1612) 改置广顺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升金筑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属
春秋时纪邑。在今山东莒县西。《春秋》: 隐公八年 (前715),“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注: “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间。” 《方舆纪要》 卷35谓在蒙阴县西北三十里。《
①东汉阳嘉二年(133)改青衣县置,为蜀郡蜀国都尉治。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水经·青衣水注》:“青衣王子心慕汉制,上求内附,顺帝阳嘉二年改曰汉嘉,嘉得此良臣也。”三国蜀汉为汉嘉郡治
唐贞观元年(627)置,属郎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后废。十三年(639)复置,属播州。十四年(640)改名罗为县。
又名美利渠。在今宁夏中卫县黄河北岸。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3宁夏中卫: 蜘蛛渠 “古渠名。在黄河西。长五十八里,溉田三百余顷”。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美利渠,自元以来名蜘蛛渠。旧由石龙口,
蒙古至元六年 (1269) 改云州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东三里。明正统八年(1443) 迁治今神木县。清乾隆元年 (1736) 改属榆林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