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
即今四川资阳市西之九曲河。《寰宇记》 卷76资阳县: 资溪水 “在县西。从简州平泉县界流入当县,合中江”。
即今四川资阳市西之九曲河。《寰宇记》 卷76资阳县: 资溪水 “在县西。从简州平泉县界流入当县,合中江”。
亦作布尔哈齐淖尔。又名喀喇塔拉额西柯泊、盐海子。即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5:布勒哈齐淖尔“为天山西北一大泽,周回四百余里,冬夏不盈亏。东会额布图郭勒、济尔噶朗郭勒、库尔郭勒,西会
1914年改醴泉县置,属奉天洮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突泉县。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兴安盟。1954年划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划归吉林省。1979年划回
在今西藏察隅县下察隅地区,察隅县治南四十二里处,沿察隅河右岸。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唐元和十二年 (817) 改吴房县置,属唐州。治所即今河南遂平县。长庆元年 (821) 改属蔡州。元至元七年 (1270) 废入汝阳县。大德八年(1304) 复置,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奉节县:“有永安井盐官。”唐李贻孙《夔州都督府记》:白帝城之左五里,得盐井十四。《寰宇记》卷148奉节县:“八阵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
①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北梧桐村附近。《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左合白沟水,水上承梧桐陂,陂侧有梧桐山。”②在今湖南平江县北。《清一统志 ·岳州府》:梧桐山 “在平江县北十五里。旧多梧桐。上有龙泉”。③即
在今印度纳加帕蒂南西北。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土塔“居八丹之平原,木石围绕,有土砖甃塔,高数丈。汉字书云:‘咸淳三年八月毕之,传闻中国之人其年彼,为书于石以刻之。至今不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八十冢在“县东北七十里。有疑坟凡八十。地名长河,接德安府应城县界”。
明置,属灵山卫。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
隋开皇初改淮安县置,属显州。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元和志》 卷21: “取桐柏山为名也。” 大业初属淮安郡。唐属唐州。北宋开宝六年 (973) 移治今桐柏县。元至元三年 (1266) 废。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