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场
①唐上元二年(675)置。即今江西德兴市。《寰宇记》卷107饶州德兴县:“本饶州乐平之地,有银山,出银及铜。唐总章二年, 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邓公为名,隶江西盐铁都院。至伪(南)唐升为德兴县。四面皆水。”
②在今四川新津县南邓双乡北。清道光《新津县志》卷9:邓公场在“县南五里,彭山大道”。
唐上元二年(675年)据邓远建议设置,以采银、铜,因以为名。即今江西省德兴市。五代南唐升县,并改名德兴县。
①唐上元二年(675)置。即今江西德兴市。《寰宇记》卷107饶州德兴县:“本饶州乐平之地,有银山,出银及铜。唐总章二年, 邑人邓远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因置场监,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什二税之,其场即以邓公为名,隶江西盐铁都院。至伪(南)唐升为德兴县。四面皆水。”
②在今四川新津县南邓双乡北。清道光《新津县志》卷9:邓公场在“县南五里,彭山大道”。
唐上元二年(675年)据邓远建议设置,以采银、铜,因以为名。即今江西省德兴市。五代南唐升县,并改名德兴县。
元泰定三年(1326)置,治所在今缅甸掸邦景栋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
南朝宋元嘉九年(432)以高凉郡西部置,属广州。治所在广化县(今广东阳西县东北)。南齐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及电白县部分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置,治广化县(今广东阳
元上都之别称。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以临滦河而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元上都的别称。以临滦水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
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隋废。
北宋置,属盱眙县。即今江苏盱眙县。古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盱眙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果州。治所即今四川西充县。《舆地纪胜》卷156西充县引《元和志》:“取西充山名。”《寰宇记》卷86西充县:“取后汉西充县为名。”天宝初属南充郡,乾元初复属果州。南宋宝庆三年(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双沟镇东南十二里。1954年杨钟健和贾兰坡在下草湾引河南岸高地上拾得一段人类股骨化石,根据其石化程度和其海绵骨质空隙中充填的土质,以及含氟量的测定,定为晚更新世人类化石。1979年在5
隋大业中置,治所在凉川县(今甘肃靖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甘肃靖远、会宁、定西等县地。大业末废。唐天宝初改会州复置,治所在会宁县(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乾元初复名会州。
在今吉林梅河口市山城镇东南二十四里柳河左岸。有金女真摩岩石刻。东侧竖刻女真字约二十三字,汉字“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西侧石刻记述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在番安几必罕设立谋安事,系大定七年
1934年改威信设治局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威信县。在云南省东北隅,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昭通市。面积1416平方千米。人口40万。辖2镇、9乡(含1苗族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扎西镇。清镇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