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山县

铜山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濮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贞观十一年(637)属髳州。天宝后废。

②唐调露元年 (679) 于废铜山监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九十里广福镇 (俗名铜山寺)。《寰宇记》 卷82铜山县: “以铜山为名。”北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中江县。

③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东平县置,属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南中固镇。元废。

④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置,为徐州府治。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民国初为江苏徐海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


(1)古县名。(1)唐调露元年(679年)析郪、飞鸟二县置,治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广福镇。属梓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2)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东平县置,治今辽宁省开原市南中固镇,属咸平府。元废。(2)今县名。在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南岸,西南与安徽省交界。属徐州市。面积1999.6平方千米。人口128.7万。辖22镇。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春秋彭城邑。秦置彭城县,属泗水郡。西汉至金均称彭城县,历为楚国、彭城国、徐州、彭城郡治。蒙古至元二年(1336年)废县并入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府,置铜山县为府治,以县东北境微山湖畔有铜山(今已沦入湖中)故名。《大清一统志》:铜山“在铜山县东北八十里,与利国驿连境。旧常产铜,故名”。1912年废府留县。1914—1927年为徐海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5年析城区置徐州市。1948年铜山县被划为铜北、铜山、邳睢三县和徐州市郊区,属山东省。1949—1952年先后归山东省台枣专区和滕县专区领导。1953年撤销铜北县、邳睢县,恢复铜山县建制,属江苏省徐州专区,县人民政府驻徐州市。1961年划归徐州市领导。1962年复划归徐州专区。1970年属徐州地区。1983年复归徐州市领导。2002年迁治铜山镇。地处黄淮平原与低丘陵相间地带。主要河道有京杭运河、废黄河、郑集河、屯头河、房亭河等。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大豆、甘薯、棉花、花生、芝麻、烟叶为主,是全国粮棉、蔬菜、山羊板皮和生猪生产基地县。汉王乡玫瑰花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重要的玫瑰花产地,素有“玫瑰之乡”美称。有建材、煤炭、轻纺、化工、冶金、机械、电器、食品等工业。矿产有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石英、耐火黏土等。陇海、京沪铁路交叉境内,京杭运河贯穿东西,104、206、310国道经此,为苏、鲁、豫、皖交通咽喉。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北洞山楚王汉墓、汉王拔剑泉、汉王庙、楚王山汉墓群、小龟山西汉楚王刘注墓、茅村汉画像石墓、文徵明碑刻和阎窝惨案纪念馆等。


猜你喜欢

  • 厄鲁特部

    又作额鲁特。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乾隆二十八年(1763),将原属喀尔喀的厄鲁特台吉达木拜所部移牧科布多,编为一旗,置总管,不设札萨克。地在科布多西,布彦图河、科布多河

  • 马驿铺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马驿村。为通平度孔道。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南有马驿铺。

  • 丰阳县

    西晋泰始三年(267)分商县置,属上洛郡。治所即今陕西山阳县。后废。《寰宇记》卷141丰阳县:“因丰阳川以为名。”北魏太安二年(456)复置,皇兴四年(470)为东上洛郡治。后废。北周复置,隋仍属上洛

  • 温谷水

    即今甘肃通渭县南牛谷河。《水经·渭水注》: “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径平襄县故城南,……其水东南流历三堆南,又东流南屈历黄槐川,梗津渠,冬则辍流,春夏水盛则通川注渭。”下游今名散洛河。

  • 广武城

    ①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八十里鬲津河东。《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相传汉初李左车所筑, 因名”。②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战国韩地,后为秦地。有东、西二城。秦亡,刘邦、项羽各屯一城对峙。《史记·

  • 甬城县

    即角城县。东晋义熙中置,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旧本《宋书》、《南齐书》作“甬城”,而《水经注》、《魏书》、《资治通鉴》均作角城。

  • 水磨川关

    一名水磨关。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焦家庄乡。为通西域的孔道。

  • 思野堡

    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旧属荣河县。《清一统志·蒲州府》: 思野堡 “在荣河县东”。

  • 株林

    春秋陈国夏氏邑。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南。《诗经· 陈风 ·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寰宇记》 卷 10西华县: “夏亭城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城北五里有株林。即夏氏邑,一名华亭。”古邑名。春秋

  • 榆沟

    俗名乌里雅苏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石人湾。清设卡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