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金镇

黄金镇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十里。《明史·地理志》 赣州府赣县: “南有长洛巡检司,后迁县西黄金镇。”


(1)古镇名。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明时置巡检司、税课局于此。(2)今镇名。(1)在广东省丰顺县中部偏东北、韩江支流产溪下游。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圩,人口2800。旧称黄麖埔,后因上游冲坑山所产矿产在此转运,取谐音改称黄金。1949年属丰顺县六区。1951年分出大龙华、潘田两区。1958年设黄金乡,后建公社。1978年析出广洋公社。1984年并广洋改设黄金区,1987年建镇。属低山丘陵区。主产稻,并产甘蔗、木薯、花生、烤烟、生姜及香橙,是紫胶越冬保种基地之一。黄金竹有名,竹制工艺品供出口。有公路接丰柏公路。为县革命老区之一,金山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部、武阳江沿岸。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2.2万,16%仫佬族,45%壮族。镇人民政府驻黄金街,人口1550。相传古代曾发现金矿,故名。1951年为黄金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稻、甘蔗、油茶、茶叶、生姜等。为自治区商品粮基地之一。有水泥、化工、农具等厂和锡矿。为县东北部大集市,公路通东门、四堡等地。(3)在重庆市忠县中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场,人口4455。1931年置黄金乡,以境内黄金河得名。1935年为黄金联保。1937年并入㽏井乡。1941年复置黄金乡。1953年分成黄金、黄土、大岭、绍溪四乡。1956年复并为黄金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59年析置黄金公社。1962年析出部分建绍溪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绍溪、黄金两乡并建黄金镇。产稻、小麦、玉米及蚕茧。盛产油桐、茶叶。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合巴、广彭公路经此。(4)在四川省南部县中部。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金,人口1020。因盐业发达,生活富裕,得名黄金。1950年设黄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黄垭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黄金镇,寒坡、肖家、水音三乡并入。1994年寒坡、肖家二乡划出。盛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缫丝、酿酒、农机、榨油、轧花等厂。通公路。(5)在四川省宣汉县东北部。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场,人口9000。镇以驻地名。1949年为黄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建镇。产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高粱、油菜籽、魔芋、烟叶、青麻、药材。有农副产品加工、采煤等企业。双白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凉水铺

    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清一统志·思南府》: 缠溪铺 “在印江县境。……又有凉水铺”。

  • 华清宫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元和志》卷1昭应县:华清宫“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宋敏求《长安志》卷15:“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赐名汤泉

  • 辋山

    ①一名玲珑山。在今河南禹州市西。《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玲珑山 “在禹州西六十里。一名辋山。涌泉水出于此。山石多孔,如雕凿然”。②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寰宇记》 卷112江夏县:“辋山在县东南二百七十

  • 西釜山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49济源县:“《志》云,其山周回高峻,中深洼如釜,因名。”

  • 富鲁苏苏城

    在今黑龙江省孙吴县东北黑龙江西岸。清西清 《黑龙江外记》 卷2: “黑龙江城……,东南百里德文苏苏、富鲁苏苏。”

  • 河西务

    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河西务镇。自元以来为漕运要镇。《元史· 百官志》: 至元二十四年(1287),“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同书 《食货志》: 至元二十五年 (1288)

  • 桂馥

    又作贵福。即今四川渠县北贵福乡。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渠县。

  • 莞渎镇

    即今江苏灌南县东莞渎。《清一统志·海州》 “板浦镇” 条下: 莞渎镇 “在州东南百四十里,亦有盐场”。

  • 鸳鸯湖

    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市南。《舆地纪胜》卷3: 鸳鸯湖 “乃郡之南湖也,湖多鸳鸯,故以名之”。或以两湖相连如鸳鸯而得名。湖中有烟雨楼,为一郡之胜。宋苏轼 《过秀州赠钱端公安道》 诗: “鸳鸯湖边月如水

  • 马村桥集

    即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四十里马桥乡。清光绪《永城县志》卷15《灾异志》: 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僧王亲攻马村桥”。民国初置县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