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使君

使君

① 奉命出使者尊称。② 汉朝对州刺史之尊称。三国、晋朝沿用。用以对州郡长官之尊称。《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按刘备时为豫州牧。后世因之。


1、对使臣或巡行所部的州刺史之尊称。《汉书·寇恂传》:“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祥也。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后汉书·郭伋传》:“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2、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后汉书·第五伦传》附第五种传:“吾方今追使君,庶免其难。”《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时先主刘备为豫州牧。《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愿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3、唐宋人对节度使、观察使的尊称。

猜你喜欢

  • 咨议局副议长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 农林部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置实业部,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分置农林、工商两部。农林部管理全国农林行政事务,以总长、次长为正副长官。部内除总务厅外分设农务、垦牧、山林、水产四司。各司以司长为主官

  • 司农卿

    官名。两晋时为“大司农”别称。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大司农为司农卿,职掌劝农、仓储、园苑、供应宫廷膳馐,十一班,有丞。领太仓、导官、籍田、上林令,乐游、北苑丞,左右中部三仓丞,荚库、荻库、

  • 钩盾署令丞

    官名。汉代置钩盾令及丞,属少府,掌京城附近诸池、园苑及其中果蔬等种植之事。魏晋沿置,南朝不置,北魏无考,北齐始置钩盾署,置令及丞,又别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等六部丞。隋沿置,设令二人。唐

  • 铅码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铅弹。

  • 考工

    官署名,汉置,原名考工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西汉时属少府,东汉时转属太仆掌作器械。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后汉书·百官二·太仆》:“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

  • 翰林侍讲

    见“翰林侍读学士”。官名。宋始置,属翰林学士院,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其地位略低于侍讲学士。宋初马宗元曾任此职,后多为侍从官以上的兼职。有以台谏兼侍讲者,如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

  • 左右骨都侯

    匈奴官名,掌辅政。《汉书·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最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

  • 太医院院使

    官名。明、清太医院之长官。掌考察院属各科医务官员之业务才能,并率御医、吏目、医士等为帝后、王公大臣等治疗疾病。朱元璋吴元年(1367)设。洪武十四年(1381)改称院令,二十二年复旧称。正五品。清顺治

  • 都司空狱

    官署名。汉代宗正所属的监狱,掌管罪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宗正。治列侯、二千石。魏其侯窦婴曾系于此狱。又《汉书·伍被传》提到左右都司空诏狱,可能当时都司空曾分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