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勋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机构庞大,有丞、掾、主事、主簿等,领诸大夫,五官、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期门仆射、羽林中郎将、诸郎署长等。新莽改名司中。东汉复旧,职司机构有所变动,以掌宫殿门户宿卫为主,罢郎中三将,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分领中郎、侍郎、郎中,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储备之所。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仍领禁军,掌宿卫侍从。职掌顾问参议的大夫、掌传达招待的谒者及骑、奉车、驸马三都尉名义上隶属之。两汉郎官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故光禄勋对简选官吏负有重要责任。魏晋南北朝沿置,掌宫殿门户名籍,外官遭劾禁入宫省,则通知光禄勋废止门籍。其官署出居宫禁之外,五官、左、右中郎将虽存,其署已罢,无选举之任;禁卫军改由中领军典掌,虎贲、羽林渐为侍从武官之职,无宿卫之责;大夫、谒者、三都尉与光禄勋亦无隶属关系。魏、晋三品。西晋兼掌原属少府的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领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复置。南朝其所领武官悉属中领军,太官、御府、清商等宫廷供御官署改隶门下省、尚书省、太常、少府、大长秋等官府,诸大夫名义上仍隶之,职任愈轻。宋仍三品。梁改名“光禄卿”,或亦沿称旧名。北魏仍置,兼掌供应百官膳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改名“光禄卿”。


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猜你喜欢

  • 甲科

    选官考试之等级。始于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岁末考试,以成绩定为甲、乙、丙三科。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依选拔方法不同,又有射策甲科、明经甲科之别,皆得为郎。东汉沿之。顺帝时又增十人。唐

  • 宪部侍郎

    官名。即刑部侍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刑部侍郎。参见“刑部侍郎”。官名。见“宪部”。

  • 右府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所属有右府上士,正三命;右府中士,正二命。《周礼》无此官。《唐六典》说:“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齐梁有右藏,无左藏。北齐太府寺统左右藏令丞。”右府的职任当于左藏相同。参见“左

  • 太医局教授

    官名。宋置,见“太医局”。

  • 左三部检法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尚书省。掌吏、户、礼三部法律事宜。设司正二员主管披详法状,秩正八品; 检法二十二员掌检断各司取法文字,秩从八品。官署名。金代于礼部设左三部(吏、户、礼)检法司,设司正二人,正八品,掌

  • 右士郎

    官名。西晋置,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亦称郎中,六品。东晋省。北魏置。或说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隶都官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北齐改

  • 尚符玺郎中

    官名,汉置,为少府属官,共四人,掌符玺。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符节令》。官名。东汉符节令所属,员额二人。《后汉书·百官志》: “主玺及虎符之半者。”详见“符节台

  • 卝(矿)人

    官名。周设此官,掌金玉锡石之地。《周礼·地官·卝人》:“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 奉■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掌占候之事。孙皓时陈训曾任此职,见《晋书·艺术传》。

  • 主寝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御正中大夫主寝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