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工师

工师

官名。①相传帝尧时置。掌百工。《史记·五帝本纪》: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②春秋战国工官之长。司空属官。掌百工营造事务。《礼记·月令》: “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 “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③春秋鲁国都邑工官,《左传》定公十年: “叔孙谓郈工师驷赤”。④战国秦、韩、赵、魏等国主武库兵器制造的官员。⑤战国秦国有一定职位的工匠师傅。掌工徒技艺的传授。《睡虎地秦墓竹简· 均工》: “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 (功),其后岁赋红 (功) 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官名,尧舜时即有。不同时代,其职事也不相同,有的为工官之长,有的为工官,有的专掌制造一种器物,有的凡制造皆掌,有的属中央,有的属地方,还有仅负责工艺的传授,类似今天的“师傅”。《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注:“工师:若今大匠卿也。”《左传·定公十年》:“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杜注:“工师,掌工匠之官。”《礼记·月令》:“命工师效功。”《管子·立政》:“使刻镂文彩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有的工师,专掌工艺传授。《睡虎地秦墓竹简·均工》:“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猜你喜欢

  • 商上

    西藏官署名,掌库藏出纳及各项财政收支。《清史稿·职官四·藩属各官》:“凡喇嘛库藏出纳之所曰商上。”参看《清会典·理藩院·赋税》。

  • 对扬

    西周时期受赏册封命的臣子向周天子称颂答谢的礼仪程式。 《鼎铭》: “史留受王命书”,“锡”,“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 盛京刑部监

    监狱名。清置,为盛京特别地区的监狱,由满汉司狱二人掌管,拘系盛京地区旗人,蒙人及民人与旗人交涉案犯及干连佐证。

  • 少府少令

    官名。即少府少监,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分太府寺为少府监,置监、少监,复改少监为少令。参见“少府少监”。官名。隋炀帝改少府少监为少府少令,唐武德初复为少府少监。

  • 土知州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云南、广西等省设有,系土州之长官。从五品。管所属之州事,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云南省置四人:永北厅属蒗蕖一人,永昌府属湾甸一

  • 封印

    官场用语。即停止办公之意。清制,每逢阴历年,官署可停止办公,为期约一个月。因此间不用官印,故名。恢复办公时则称“开印”。

  • 柔远后司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绪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旗籍司。

  • 廷尉从史

    官名。汉代廷尉的属官。《汉书》颜师古注:“只随官僚,不主文书。”

  • 太常伯

    官名。即尚书省六部长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列、司元、司礼、司戎、司刑、司平,六部尚书改称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复名尚书。参见“尚书”。

  • 屯田部郎中

    官名。明初工部所属屯田部置,一人,正五品,掌本属部事务。洪武十三年(1380)改屯部郎中,二十九年,再改屯田清吏司郎中,遂为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