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卫

左卫

① 禁卫军指挥机构。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分中卫而置,设将军一员,掌领宿卫营兵。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并掌佽飞虎贲,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及虎贲、羽林、异力、上骑、命中虎贲等五部督。东晋罢长史。南朝宋、齐、梁、陈沿晋制,置将军一员,又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等属。北魏时置将军,并依第三品将军例置僚属。北齐开府,为左卫府,置将军一员为长官,隶领军府,掌领左厢,与右卫共主朱华阁外禁卫官; 以武卫将军二员为副长官,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厘其事务。下辖御仗、直荡、直卫、直突、直阁等属官,又有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四军将军及左右中郎将、五校尉、三将、殿中将军等禁卫官。西魏、北周亦置。隋朝为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下设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六员; 又有直阁、直寝、直斋、直后等将军,并掌宿卫侍从;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 武骑常侍、殿内将军、员外将军、殿内司马督、员外司马督、武骑常侍等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为左翊卫,改其所统亲、勋、翊三卫为三侍,废直阁将军以下员,军士名骁骑,领诸鹰扬府; 又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寻改为武贲郎将,以武牙郎将六人副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复为左卫府,为十六卫之 一,高宗龙朔二年(662) 去府字,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宫禁宿卫。德宗贞元二年(786) 增置上将军一人,位大将军上; 长史及录事、仓、兵、骑、胄诸曹参军事各一、二人。武则天天授二年(691)置司阶、中侯、司戈、执戟及四色官长上各二人至二十五人,统亲、勋一、勋二、翊一、翊二凡五府及外府。宋朝存其官而无职司。辽朝沿置,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折冲都尉、果毅都尉等。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三分侍卫而置,为枢密院所领京城侍卫,秩正三品,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定置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二人、佥事二人、经历二人、知事二人、照磨一人,统镇抚所、行军千户所、弩军千户所、屯田左右千户所等属。②高昌官,位令尹(相国)、公(交河公、田地公)下,八长史上。


军事机构名,晋朝始置,左右卫,掌宫禁宿卫,其长官为左右卫将军。其后,历代多沿置,唐朝为十六卫之一。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正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元朝也置,掌宿卫扈从,兼屯田。见《晋书·职官志》、《通典·职官·武散官》、《新唐书·百官志·十六卫》、《元史·百官三·枢密院》。

猜你喜欢

  • 织彩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织下大夫织彩中士佐官,正一命。

  • 十二宫宫官

    契丹本属游牧民族,其君主即位,自有一庐帐,名某某斡鲁朵,汉名某宫。在生时等于其亲军组织,死后仍然不废。自太祖至天祚帝,共置十二宫,即太祖弘义宫、太宗永兴宫、世宗积庆宫、应天皇太后长宁宫、穆宗延昌宫、景

  • 土方氏

    官名。掌理土圭的标准,以测日影,测量土地,选择居住,建立邦国之地。《周礼·夏官》:“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以辨

  • 说帖

    ① 旧时文书名,指简帖。犹建议书,意见书。② 清后期对外交照会之俗称。林则徐《会谕义律分别准驳事宜》:“本大臣、本部堂查阅此次说帖,尚不及前次之明白。”

  • 司平大夫

    官名。即工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工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工部郎中为司平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参看“工部尚书”条。

  • 司设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寝局,掌床帷铺设、洒扫之事。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寝

  • 扬州都部从事

    官名。汉魏时司隶校尉属官有都官从事,察中都官。西晋置都部从事,职如都官从事。东晋与南朝的扬州刺史,其职如西晋的司隶校尉,亦置扬州都部从事。《宋书·沈攸之传》说:“晋世,京邑二岸,扬州旧置都部从事,分掌

  • 朝官

    官名统称。唐制,自宰相以下在京城为官者皆称京官,其中凡常参者称常参官,未常参者称未常参官。宋制,称常参官为朝官,未常参者为京官。北宋前期,秘书郎以上文臣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属朝官。神宗元丰 (1078—1

  • 修日历所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置,掌修皇帝日历,以秘书省长官、副长官通领。三年,改命宰相提举,以侍从官为修撰。

  • 奇谋异勇科

    科举制度。明崇祯十四年(1641)置,为武科名目,以选任武才,应付农民起义。诏下,无有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