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库部

库部

官署名。①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多设郎(郎中)为长官。掌军械制造、保管之政。或说魏、晋隶度支尚书。南朝隶都官尚书,兼领武库署。北魏前期设尚书、令、郎中、少卿、弩库曹下大夫等职,及内廷派驻的给事中、给事等,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改为郎曹,以郎中为长官,隶度支尚书。北齐沿置。隋、唐置为兵部四司之一,掌军器装备、卤簿仪仗制造、修缮、保管之政。隋初设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改置郎、承务郎。唐朝置郎中、员外郎。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库,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又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再复。北宋前期无所掌,置判库部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后,职掌与唐略同,置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分案四。哲宗元祐(1086—1094)初,由职方司郎官兼领。南宋或以驾部、兵部郎官兼领。辽、金、元不置。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为兵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二十九年改名“武库清吏司”。②麴氏高昌国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


官名,也是官署名。三国时曹魏尚书郎中有库部郎,晋有库部曹郎,均见《晋书·职官志·尚书郎》。南朝宋沿晋制,也置库部郎。见《宋书·百官上·尚书》。梁沿宋制,也设库部郎。见《隋书·百官上》。北齐置库部郎中。见《隋书·百官中》。隋置库部侍郎。见《隋书·百官下》。唐设库部郎中、员外郎。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沿唐制,也设库部郎中、员外郎。见《宋史·职官三·兵部》。这些官员,名称不一,所掌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掌管兵器。参看《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历代职官表·兵部》。

猜你喜欢

  • 中水氏

    共工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共工”。

  • 谷石禄制

    战国至秦汉。以粮食作为官吏俸禄的制度。战国时官僚制度形成,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而采用谷石禄制,以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其时各国奉禄的计量单位不一,卫国以“盆”计,有千盆、五百盆等级(见《墨子·贵义篇》

  • 鼓史

    官名。负责击鼓,《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曹操)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鼓史何不改装?”《世说新语·言语》作“鼓吏”。

  • 太史局令

    官名。即太史令。

  • 騊监

    官署名。 秦置, 属太仆。 入汉因之, 有长丞主其事,主皇帝乘马。东汉省。

  • 都纲

    官名。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金朝设于各州郡,掌领州郡之僧众,理决僧尼词讼。元朝设于县,为各县都纲司之长官,掌理僧尼词讼。武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仁宗登极,下令罢各级僧司衙门,废僧官,遂废。明洪武十

  • 执书

    官名。北齐皇子及诸王国置,员二人,位在典府丞之下。

  • 工科左给事中

    官名。明清工科之副长官。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设,左、右各一人,秩从八品。永乐 (1403—1424)中改为从七品。清顺治十八年 (1661) 定设左、右满、汉各一人。康熙四

  • 同押衙

    官名。唐末、五代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所置属官。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以盐铁转运使额职极多,将其设为尚书省省职,为转迁之序,位正押衙下、衙前都虞候上。

  • 内安乐堂

    宦官事务机构。明置,堂址在西苑金鳌玉桥西、星门迤北、羊房夹道,有掌司总其事。凡宫人病老或有罪,先发此处,待年久方再发往皇城外的浣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