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署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掌河西乐人,秩从六品,隶礼部仪凤司。成宗大德十一年 (1307),升正六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为天乐署。
官署名,元朝置,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始置,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改称天乐署。初为从六品,后升为从五品。掌领河西乐人。其官有署令二人、署丞二人、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提控四人。见《元史·百官志一》。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掌河西乐人,秩从六品,隶礼部仪凤司。成宗大德十一年 (1307),升正六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为天乐署。
官署名,元朝置,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始置,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改称天乐署。初为从六品,后升为从五品。掌领河西乐人。其官有署令二人、署丞二人、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提控四人。见《元史·百官志一》。
官名。南北朝均置,主刑狱之事。南朝宋置此职,见《宋书·颜师伯传》。刘坦曾为南齐南康王荆州西中郎府中兵参军,领长流,见《梁书》本传。梁初,陈伯之为江州刺史,以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见《梁书》本传。北魏亦
官名。郑成功所设六官之一,主征战、兵仗等事。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礼制;二、祀典行政;三、祠庙;四、宗教;五、褒扬节义,整饬风俗;六、保存古迹。司的主官为司长,下设佥事、主事。次年礼俗
官名。元置,见“客省使”。
官名。清朝内务府掌仪司之职官。额设八人,佐郎中掌司事。
官名。清朝三等出使大臣之属官,正五品。佐出使大臣办理交涉事务。参见“参赞”。
太平天国后期在“王”下陆续增设的“六等爵”之一。由“义王”演变而成。1856年,杨韦事件后,翼王石达开入京辅政,被推为“义王”,辞未受。后出走,始有是爵。位在王爵之下,列“六等爵”之首。系衔加“天”字
官名。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永备仓,属宣徽院,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定秩为从五品。掌收受两都仓库起运省部计置油面诸物,及云需府所办羊物,以备车驾行幸膳羞。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副使
三国魏关押质任的机构。官亦作宫。《三国志·魏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保官空虚,初无(资)〔质〕任。”参见“质任”。
官名。宋真宗始置于各亲王府,以教宗室子弟。辽南面官诸王文学馆亦置。明洪武九年 (1376)置为亲王府属官。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充任。初四人,后减三人,从九品。掌侍从起居,陈设经史。官名。宋朝各王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