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

国际慈善组织。起源于公元1792年法国兵士创设的战地医院,以救护战地伤兵、掩埋尸体为主要任务,其后逐渐发展进而进行各种救济事业,如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等,其经费全由募捐而得,公元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公认以瑞士红地白十字国旗改换颜色为白地红十字为会旗,故名红十字会。会议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公约》,规定了有关改善战地伤病者境遇的国际通则,同时规定各国的伤兵救护组织有受保护和使用红十字标志的特权。各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性质和范围等各有其侧重方面。我国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九月二十四日公布《红十字会条例》,规定红十字会依陆军部和海军部的指定,辅助陆海军战时卫生勤务;依内务部的指定,分任赈灾、施诊和其他救护事项;并得募款设立医院,培育救护人材,储备救护材料。红十字会在北京设立总会,总会会长、副会长各一人,由大总统选任;各省设立分会,分会长由分会推选,经会长认可后方能就任,并由会长报明内务、陆军、海军各部。红十字会的资产和帐簿,得由内务、陆军、海军各部随时派员检查;每年收支帐目和工作情况并得向内务、陆军、海军各部报告。国民党政府时期沿置红十字会,属于非官方机关。

猜你喜欢

  • 募员虎贲司马

    官名。北魏置。统领募员虎贲,位在募员虎贲将之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武官名。北魏置,见“募员虎贲将军”。

  • 厨人

    官名。春秋战国郑、赵等国置。掌庖厨。《史记·郑世家》:“子驷怒,使厨人药杀厘公。”又《赵世家》:“使厨人操铜料以食代王及从者。”

  • 左右内率府

    东宫警卫机构。隋置,设内率、副率各一人,掌禁内侍卫,供奉兵仗。所属无功、骑兵、法等曹及行参军,余与虞候府同;又有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员。唐沿置,以率与副率为正副主官,所属有长史、录事参军事、兵胄

  • 右士尚书

    官名。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 置。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后罢。

  • 测验科

    官署名。金朝置。属司天台。掌观测气象等。设八人。

  • 署史

    官名。清朝乐部和声署 属官。乾隆 七年(1742)设,一百四十人,皆为鼓手及乐工。分署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之事。

  • 赐紫

    官员服制。唐朝京官散阶未及三品者可赐服紫,佩绯鱼袋、紫金鱼袋,以示尊宠,谓赐紫。宋朝沿此制。唐制,官员阶官未至三品而任三品以上职务者,往往赐以三品以上的紫色官服及金鱼袋,称为赐紫。唐代宰相官衙中往往有

  • 羽林令

    官名,汉置,掌羽林,有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东汉有丞无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

  • 河南大尹

    官名,即河南郡太守,掌治其郡。王莽置大尹,职如太守。见《汉书·王莽传》。

  • 超转

    官制用语。又称越转。宋朝官员转官的一项规定。凡有军功武臣或进士及第、出身等文臣,经磨勘,朝廷特准一次超越数阶官阶升转,称超转。(1)汉至南北朝有超迁之制,亦称超转。参见“超迁”。(2)宋制,超转是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