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郎中

考功郎中

官名。三国魏曾置尚书考功郎,掌尚书考功曹,以考课官吏。其资历浅者为郎中,深者可转侍郎,皆称郎。晋及南朝不置,北魏复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秩五品上,二十三年改六品。北齐沿置,为尚书省吏部属下考功曹长官,掌考第及秀、孝贡士等。隋文帝改置考功侍郎,炀帝改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再改郎中,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吏部考功司长官,掌京官考课事务,旧曾兼掌贡举,太宗贞观 (627—649) 后归职于考功员外郎。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司绩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前期置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从六品,始实领考功之职,掌迁叙、磨勘、资任、考课及名谥碑碣之事。明朝改置吏部考功清吏司,置郎中一人,正五品,掌文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以协赞尚书。清沿明制。崇德三年 (1638) 未入关前,曾置吏部理事官。顺治元年(1644)改郎中,四人,满洲三人、汉一人。初秩正三品,十六年改正五品,后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67)仍改正三品,九年定正五品,遂为定制。


官名,三国魏置,为考功曹官员,位在侍郎之下,掌考核官吏,选举秀才孝廉贡士等。其后,北魏、北齐、隋等沿置。

猜你喜欢

  • 吏部尚书

    官名。东汉置吏曹尚书,一说名吏部曹尚书,后改名选部尚书。三国魏改选部尚书置,为尚书台(省)吏部曹长官,三品。两晋南北朝沿置,位居列曹尚书之上,晋、宋三品,梁十四班,陈三品、中二千石;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 镌刻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雕刻木印和书籍。

  • 臣司

    指众臣百官及专司某事的长官。《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 司号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镇一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考查全镇号兵。军中佐官名。清末设于新军各镇,掌管军号事务。

  • 捕盗步军校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康熙三十四年(1695)设。正五品。满洲旗各三人,蒙古、汉军旗各一人,于各旗步军校内派委。掌率捕盗步军三百二十人,以缉捕盗贼。

  • 镇北大将军

    官名。三国蜀、吴置,职掌与镇北将军同,唯资历深者得任此职,历代皆不常置。三国蜀后主延熙六年(243),王平任此职,统汉中守军,以拒魏军。三国吴会稽王孙亮时,曾授魏降将文钦为此职。晋定为二品,禄赐与特进

  • 外刺

    官名。东汉将军府(大将军、骠骑将军及左右前后将军等)所部职吏,主罪法。官名,东汉置,为将军属吏,掌罪法。《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 油漆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油漆房屋等建筑物及用具等。

  • 辅用库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九品。掌规运息钱以给内廷供需,隶供膳司。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官署名。元代设此官署,属供膳司,掌规运息钱等。《元史·百官三·辅用库》:“辅用库,秩正九品。掌规运息钱,以给供需。大使一

  • 侍卫太师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侍卫司长官。武官名。辽置,见“侍卫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