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谒者

谒者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国语·齐语四》: “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韩非子·说林下》: “靖郭君谓谒者曰: ‘毋为客通。’”秦、汉宫廷、后宫、太子宫、诸侯王国皆置,员额不等,皆掌关通内外,导引宾客。宫廷所置为郎中令(光禄勋)属官,设谒者仆射统领。西汉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选孝廉、郎官年不满五十仪容威严能大声赞导者充任,本职为侍从皇帝,担任宾礼司仪,宿卫宫廷及供其他临时差遣,亦常充任皇帝使者,出使诸侯王国、少数民族,巡视地方,派往灾区宣慰存问、发放赈贷,或收捕、考案贵戚、大臣,主持水利工程等。又有中谒者令、中书谒者令,为宦官之职。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实自为一台,以谒者仆射为长官,职权甚重。有常侍谒者五员,比六百石,掌殿上时节威仪; 谒者三十员,掌宾礼司仪、上章报问、奉命出使。其初任职者亦称灌谒者,比三百石; 满岁为给事谒者,四百石。东汉初或遣谒者监军及监领筑城和水利工程等,后遂常设监领常备营兵的监营谒者和专掌水利河渠的河堤谒者。魏、晋员十人,七品,为谒者台属官,掌宾礼司仪,传宣诏命,奉命出使。又有监国谒者,监察诸侯王,权势颇重。晋一度省谒者台,以谒者并入御史台。南北朝复置谒者台,宋七品,梁、陈为流外官,员皆十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九品。北齐员二十人,九品。又,魏晋南北朝有都水、河堤、劝农、监治、运水、伐船等各种专职谒者,分隶有关官署; 宦官有中谒者、内谒者等; 诸王、公、侯等国亦置为属官。隋初罢,炀帝大业三年(607) 复置,隶谒者台,有司朝谒者二员,从五品,为谒者台副长官; 通事谒者二十员,从六品,掌承旨传宣; 将事谒者三十员、谒者七十员,掌受诏出使,劳问宣慰,监察地方,后省。唐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中书省。隋、唐太常寺亦设谒者十员,为流外官,祭祀时担任司仪; 宦官有内谒者; 王府、公主属官亦置,玄宗开元(713—741)间废; 都水台(监)属官有河堤谒者。金朝太后两宫属官有之,员二人,从六品。


官名。春秋战国时已有,为国君或卿大夫侍从官员,掌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朝会负责保卫。《国语·齐语四》:“谒者以告,公遽见之。”《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欲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句)为客通。”西汉时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俸比六百石,有仆射(或称大谒者),俸比千石,为谒者长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东汉时谒者三十人,其长官称谒者仆射,即谒者台率,天子出,掌奉引。常侍谒者五人,俸比六百石,掌殿上时节威仪。给事谒者,俸四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丧,掌使吊。初为谒者的称灌谒者,满一年后称给事谒者,以郎中任谒者的称谒者郎中。掌河堤之事者称河堤谒者,掌监察黎阳军营的称监黎阳谒者(见《后汉书·百官志》)。有的负专命出使:“遣谒者案行,其死罪系囚在戊辰以前,减死罪一等。”(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二月乙未,遣谒者分行禀贷三河、兖、冀、青州贫民。”(见《后汉书·孝和帝纪》)。有的谒者还领兵征伐:“遣谒者张鸿讨叛羌于允吾,鸿军大败,战殁。”(见《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谒者马贤击钟羌,大破之。”(见《后汉书·孝顺帝纪》)。王国也置谒者,原十六人,后减。掌冠长冠。见《后汉书·百官志》。魏晋沿置,员十人,七品,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传宣诏命,奉命出使等,其长官称仆射。南朝宋沿置,掌小拜授及百官报章。齐因之。梁谒者台之谒者,掌奉诏出使拜假朝会傧赞等。陈沿置。北魏北齐掌吉凶公事导相礼仪。隋时置时废,唐改为通事舍人。见《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志上中下》。

猜你喜欢

  • 总务长

    大学职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大学设总务长一人,由教授兼任,秉承校长旨令,主持全校总务事宜。

  • 品级

    官吏的等级。周朝的命数,汉朝的禄秩,都是用来表示官级高下的。魏立九品官人之法,又分官等为九品,这是品级的开始,此后历代相沿。明清沿袭并加以简化,分为九品十八级,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

  • 候正

    官名。①春秋战国晋置。又称 “候”、候奄、元候。主侦察敌情之军官。《左传·成公二年》: “司马、马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预注:“候正,主斥候。”②北周置。负责警卫候望。《周书·刘雄传》

  • 品级考

    清朝吏部记载内外官员职秩之簿册。凡大小官员之品级,等次以及加级、记录等项皆须登录于册,以备官员升调,转补时查考之用。

  • 怀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是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低的一班。

  • 太常主簿

    辽官名。太常寺官员。掌文书簿册之类。

  • 治中

    ① 官府案卷文书。《周礼·春官·天府》:“凡官府分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郑玄注引郑司农说:“治中,谓其治职簿书之要。”②官名。治中从事(史)省称,汉朝为州之佐吏。秩百石,主选

  • 牛羊署丞

    官名。即牛羊丞。

  • 四监大夫

    官名。同“四监”。一说为周朝王畿内监郡大夫。一说为主山林川泽之官。《吕氏春秋·季夏》:“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岛,以养牺牲。”高诱注:“周制,天子畿内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四监,监四郡大夫也”

  • 俸钱禄物制

    宋代俸禄制度。其制是月给俸钱,春秋给衣料,另有禄粟。不过其时货币流通已广,布粟一般均折钱付给,故俸禄实际上均以钱支给。仁宗嘉祐中俸禄添给,有傔人餐钱之制。元丰中改革官制,除俸钱外,将各种供给的钱数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