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函谷关

函谷关

①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东自崤山,西至潼津,绝岸壁立,谷深道狭,深险如函,通称函谷,号称天险。因关在谷中而得名。《资治通鉴》:秦王政六年(前241),楚、赵、魏、韩、卫合纵以伐秦,“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刘邦西入关中,“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后项羽“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皆即此。汉初置关都尉戍守。元鼎三年(前114)徙关于新安县后,改置弘农县。现仅存关门。②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西汉元鼎三年移此,去故关三百里。东汉中平元年(184)为了镇压黄巾起义,置八关,此为八关之首。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废。今遗址尚存,陇海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越南辑略

    书名。清徐延旭撰。二卷。作者于同治九年(1870)和十年二次奉命至越南。此书系其权广西太平篆务时,将所查绘越南之地图及得诸越南臣民之所言,并合诸史籍群书所载而辑成。内容包括:越南地图;越南世系沿革;国

  • 华阴峒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北宋庆历三年(1043),桂阳蛮出蓝山县华阴峒,杀巡检李延柞、潭州都监张克明。五年,蛮复入,战胜胡元、郭正等于华阴峒隘口,即此。

  • 卡约文化

    或作卡窑文化。中国青海地区的一种古文化遗存。因首先在青海湟中县云固川卡约村发现而得名。从前曾归入寺 洼 文化。时间约当商至周初,主要分布在东起甘青交界的黄河沿岸,西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西边,南达黄南藏族自

  • 孤贫银

    清代专用以收养生活无着孤贫人之钱粮。顺治八年(1651),定给大兴、宛平二县收养孤贫银米,每名月给米三斗、银三钱。后于京师设养济院、育婴堂,收养老疾无依之人与无人养育之婴孩。经朝廷倡导,至康熙、雍正间

  • 文宗阁

    见“南三阁”。

  • 马习礼吉思

    即“马庆祥”。

  • 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西平县西。春秋初齐楚争霸时,曾附齐抗楚。《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楚��榖於菟灭弦,“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西汉置西

  • 浪迹续谈

    书名。清梁章鉅撰。八卷。主要内容近似于《浪迹丛谈》,所不同者,以记载温州、杭州、苏州等地名胜物产以及明清中戏曲小说的佚闻掌故为多。道光二十八年(1848)成书。有道光年间北东园合刻本。

  • 赵雍

    元湖州(今属浙江)人,字仲穆。赵孟��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正五品)、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绘画有父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皆其所长。传世作品有《松溪钓艇图卷》

  • 铁离

    即“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