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
三国时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从华佗学医,疗病依准其师,多所全济。又施行佗所传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魏明帝时,犹传其法于诸医。撰有《吴普本草》,六卷,已佚,内容散见于后世各家本草书中。另有《华佗方》十卷,已佚。
三国时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从华佗学医,疗病依准其师,多所全济。又施行佗所传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魏明帝时,犹传其法于诸医。撰有《吴普本草》,六卷,已佚,内容散见于后世各家本草书中。另有《华佗方》十卷,已佚。
东汉末泾县(今属安徽)人。宗部大帅。兴平元年(194),孙策往依丹阳太守吴景时,遭其袭击,几被杀害。建安三年(198),袁术遣之煽动山越攻策,为策生俘,并用为门下贼曹。祖类 即“公叔祖类”。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宾之佐。协掌接待宾客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隋人。炀帝时,任虞部主事。大业三年(607),与屯田主事常骏等出使赤土(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的吉打,或说在今巨港、马六甲等),携织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十月,自南海郡乘舟出发,途经焦石山、师子石等岛屿,
见“三星堆遗址”。
南宋绍熙元年(1190)升剑州置,属利州路。治普安县(今剑阁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梓潼等县地。端平三年(1236)兵乱,移治苦竹隘(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至元二十年(1283)复为剑州。
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军营编制。以蕲州黄县一带大姓家暴动奴仆组成。
官号。始见于南北朝,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官。阶爵之外,更为节级。北魏陆续设其官号,然皆杂乱,北周始制勋官十一等,自正九命至七命不等。隋因其制改命为品。南朝宋薛渊在元徽末,曾以勋官至辅国将军。隋文帝沿
即“督粮道”。
南宋庆元三年(1197)置。治今浙江庆元县。属处州。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宋史·高继宣传》:西夏元昊攻麟、府两州,“继宣帅兵营陵井,抵天门关”。天门与陵井一道相连,互为首尾:山东尽为天门,山西尽为陵井。山势险阻,旁有深沟,为历代兵争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