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发马
明前期指以茶叶交换西南和西北部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之马匹。此名反映明朝同有关少数民族之间的统属关系。参见“金牌信符”。
明前期指以茶叶交换西南和西北部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之马匹。此名反映明朝同有关少数民族之间的统属关系。参见“金牌信符”。
即“猛哥帖木儿①”。
东晋人。原为晋泰山太守。太元十一年(386),以郡降丁零翟辽。十五年,彭城太守刘牢之进平泰山(今山东泰安东),败翟辽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被俘,遂降。
见“阿房宫”。
西晋代郡(治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字景真。兵家子。寓居洛阳缑氏县。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以不能荣养老父,投书而泣,自耻士伍,欲以宦学立名。年十四,诣洛阳,游太学,见嵇康写石经,徘徊不去。年十六,佯狂游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攻蔡州,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专用量地尺。始用于唐代。长五尺,正合一步,以唐一尺长29.5厘米计,为1.475米。例由太府寺将铜制样器颁给京城诸司及诸州,以为标准。五代沿用,后周太府寺存五尺度,为铁制器。
十六国时人。鲜卑族。南凉秃发利鹿孤时任安国将军。曾建议处汉人于城郭,事农桑以供军国,帅鲜卑人习战射专事武备,避强击弱,迁徙不常。为利鹿孤采纳。
书名。清黄本骥编辑。五卷。黄氏因周密《齐东野语》所载避讳事实,既多挂漏,又复以讹传讹,故搜集有关资料,汇录成编。首载清代敬避字样,次叙自周武王开始的历代国讳,末卷为家讳。但征引资料,未注明出处,亦多疏
即“李光睿”。
一作白兽幡、白武幡。符信名。古代画白虎于旗上以示威信,用作传布朝廷政令及军令。三国魏已有,晋、南北朝沿之。晋武帝每出入,陈勰持白虎幡在乘舆左右,示帝王之威仪。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桂阳王刘休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