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

战国时期白狄鲜虞中山国参与的五国称王事件。约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中山国利用齐、魏伐赵之机,※“引水围鄗”,力图夺取被赵国占据的鄗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以千乘之国击败万乘之师,使赵国深以为耻,中山国却以此战之威跻身于强国之列,使列国刮目相看。此后由于齐、秦、楚势力剧增,恣意向外扩展,引起魏、韩、赵等国的恐惧。四十六年(前323),魏惠王采纳公孙衍(犀首)的建议,发动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结成以魏国为首的五国同盟,以对抗齐、秦、楚的鲸吞,中山君遂于是年称王。齐威王为破坏这一活动,首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扬言,“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寡人羞与中山为王”,并遣使至赵、魏,劝其撤回对中山称王的支持,“伐之,以废其王”。中山王及相邦蓝诸君利用齐与赵、魏之间的矛盾,派足智多谋的张登分别到齐、赵、魏、燕游说,巧妙地挫败了齐国企图以武力废止中山称王的计划,中山国不仅渡过了一场危机,还获得了齐国对中山王的承认,维护了五国同盟及中山国的尊严。

猜你喜欢

  • 乌什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乌什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乌什。三十年(1765),迁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来驻,改称乌什参赞大臣。五十二年(1787)复旧制。衙署有章京2员、笔帖式2员、委笔帖式4员、

  • 东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阿史那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因政治上没能建立定型的可汗继承制,汗王争位内讧,助长了小汗或强大部落首领的割据倾向。驻牧西方的室点密一系早呈独立倾向,东部突厥诸首领亦各自拥众自重,“各统强兵,俱

  • 赛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赛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5千。居住在泰耶尔人住地的东南方,包括花连县秀林乡、万荣乡,南投县仁爱乡合作、精英、春阳、南丰、互助等村。分雾社、春阳、合

  • 托津

    1755—1835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知亭。尚书博清额子。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四年(1799),署副都统。奉命将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需所用银两解往达州。次年,

  • 卡尔梅克

    卫拉特蒙古别名。又译卡尔玛克、卡耳梅克、喀耳木克等。其含意众说纷纭,一说词根是蒙古语palim,原意指遗留在皮子上的脂肪或脂肪炼油后剩下之油渣,引申为遗留下来的人们。在中亚突厥语族历史文献及俄文档案等

  • 马哈麻火者

    明代哈密头领。又译作马马火者。永乐四年(1406),明廷建哈密卫,任指挥。翌年,至京贡马,赐以钞币。

  • 木定

    1476—1526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静之。纳西族名阿牙阿秋。※木泰(阿习阿牙)长子。弘治十六年(1503)袭父职。正德五年(1510),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请诰,授中宪大夫,世袭土官知

  • 天星山古战场

    清代湘西苗族抗击清军的战场。位于湖南西部凤凰县禾库乡板吉门村境内。在万溶江上游,海拔761米,三面环水,悬崖绝壁,高不可攀。西面与蜡尔山台地相连,成马鞍形,仅一条小道直通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乾隆

  • 逻盛

    635—712唐代南诏第二世王。乌蛮,姓蒙氏。又作罗盛、逻晟、罗慎、罗晟炎。※独逻(细奴逻)之子。唐高宗上元元年(674),父卒,继位。武后(684—705年在位)时入朝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受赐锦

  • 善扑营

    清代禁卫军演练摔跤、射箭、骑马等技艺的军营。后金天聪间(1627—1636),侍卫中已有蒙古“布库”,即摔跤手。康熙八年(1669),圣祖玄烨以辅臣鳌拜专横,虑其力大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执事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