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勉语

勉语

自称“”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近百个县的部分山区。海南省的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勉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以及近年来逃难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居住的瑶族(或称僈人),他们使用的语言跟勉语基本相同。使用人口约有100万。勉语分布广,小集中,语言发展不平衡,方言间声母、韵母繁简悬殊。一般来说,其语言特点有:声母一般分单纯音、唇化音、颚化音3类,有的方言土语有塞边复辅音声母,这种塞边复辅音声母大都与其他方言的颚化音声母相对应。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母可以出现于双数调和单数调音节。有送气音声母的方言都有一套清化鼻音声母,送气音声母多出现于汉语借词音节。浊鼻音声母能自成音节。韵尾前的元音长短对立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保存长短元音比较整齐的是a、o两类的韵母,有些方言或土语元音已不分长短。一般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有的方言或土语只保留一η或-n、-η韵尾。有8个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很普遍,一般与构词有联系。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单音节的多,现代借词大都是双音节的,一般是政治、文化用语。以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两套,“十”以上用汉语借词。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连词、副词大都是汉语借词,一般人使用不多。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语音的差别和民族自称内在的联系大致可分为勉、金门、标敏、藻敏4个方言。(1)勉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全国有瑶族居住的6个省(区),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有40万。勉方言又可分为广滇、湘南、长坪、罗香4个土语。广滇土语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的63个县,使用人口约有25万;湘南土语分布的于湖南南部的18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3万;长坪土语分布于广西蒙山、荔浦、平乐、昭平等县,使用人口约有2万人;罗香土语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的几个山村,使用人口约有3000。(2)金门方言,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分布于云南、广西两个省(区)的31个县,使用人口约20万。海南省自称“金门”的苗族语言属这个方言。(3)标敏方言,分布于广西全州与湖南毗连的东山地区,使用人口约有4.6万。标敏方言又可分为东山、石口两个土语。东山土语分布于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道县、双牌等县,使用人口约有3.8万;石口土语分布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一带,使用人口约有8000。(4)藻敏方言分布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湖南宜章县也有少量分布,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使用人口约有6万。4个不同方言的人相互间能进行简短的对话,但不能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长孙稚

    ?—535北魏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王长孙道生曾孙,殿中尚书长孙观子。原名冀归。6岁降袭上党公。孝文帝以其幼承父业,故赐名稚(《北史》,避高宗治讳,写为幼),字承业。史称其聪敏

  • 木剑大棒

    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木剑大棒者,太宗(927—947)时制。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依制,“木剑大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会同二年(939),“乙室大王坐赋调

  • 奉宸司

    契丹官署名。《辽史·百官志》称:“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内设奉宸之职,属※北面御帐官。※耶律适禄原为宿直官,乾统(1101—1110)中,从征※阻卜有功,加奉宸。

  • 矮灵祭

    台湾高山族赛夏人一种特殊祭仪。又称帕司他矮。相传台湾先民中有过一种小黑人,身材矮小,动作敏捷,气力极大(据考证,在人种学上属尼革罗种尼格利陀人),后被赛夏人祖先消灭,为避免矮灵作祟,赛夏人每两年的阴历

  • 乙失活

    契丹早期部落名。一作失活。唐时内附,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唐置信州,隶营州都督,处契丹乙失活部。及李尽忠率众叛唐据营州后,于翌年迁于青州安置。未几,还,隶幽州都督府,寄治范阳县。

  • 腾格里

    蒙古语音译,意为“天”。又作腾吉里、腾格力。古代蒙古人信奉原始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敬天地,视天(腾格里)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生命的源泉而加以崇拜,极为敬畏,遇事“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彼所欲为之

  • 讷都六设

    又作纳都六设、讷都陆。号曰突厥都六。突厥阿史那氏先祖。相传为伊质泥师都之子,兄弟4人,居长被共奉为主。有10妻,所生子皆以母族为姓,阿史那者为其小妻之子。都六卒,诸子于大树下共为誓约:向树跳跃最高者共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

    见“洛桑图丹嘉措”(1735页)。

  • 明阿特部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一译明噶特部。初居阿尔泰。后为准噶尔部兼并,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迁住雅尔(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举部附清,被置于呼伦贝尔。继逃遁,令隶札萨克

  • 普福

    ?—1802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十年(1745),由闲散袭佐领。十七年(1752),授兵部额外员外郎。五十一年(1786),往西宁办事。五十三年,任驻藏帮办大臣。五十五年(1790)五月,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