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圈地

圈地

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安排八旗官兵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清政府对北京周围500里内广大汉族官民的田地,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的圈占:第一次是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令户部圈占近京州县无主荒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第二次是顺治四年(1647)正月,下令将近州县“无论有主无主土地”,悉行圈占,拨换原圈的薄地。第三次是康熙五年(1666),下令圈占近京州县民田,拨换原先分给各旗的“沙压、水淹不堪耕种之地”。此外,小范围的圈地也不时进行。同时,各地驻防八旗亦相继圈占田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由于广大汉族人民的反对,满族统治者才下令“嗣后永不许圈”。据史籍记载,清初共圈占田地16万余顷,其中皇庄13000余顷,王庄13000余顷,八旗官员庄田和兵丁份地14万余顷。

猜你喜欢

  • 宋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元朝官修。以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7人任总裁官。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于至正五年(1345

  • 海外

    古代对古九州以外地区的泛称。《诗经·商颂·长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刘向《说苑·辨物篇》:“八方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先秦文籍《山海经》亦用《海外北经》等记载中原

  • 田镇海

    见“镇海”(2509页)。

  • 提伦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提伦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密贵2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乞伏国仁袭击。寻高平鲜卑没奕于、东

  • 差非

    亦作赛斐。满语音译,汉称木匙或木匕。东北满族及其他民族所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具。《三朝北盟会编》卷4有金代女真人使用此食具的记载。长约4寸,上锐下丰,削木而成,燎以火,曲其柄,佩于带上,用以代箸。

  • 怯绿连河

    河名。又作“客鲁涟沐涟”、“怯绿怜河”、“怯吕连河”、“卢朐河”、“龙居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与斡难河(今鄂嫩河)、土兀刺河(今土拉河)同被蒙古部人视为“祖宗肇基之地”。1229年,元太宗窝阔

  • 罗布桑旺札勒

    清代蒙古族著名僧人。曾到青海塔尔寺拜松巴堪布为师。后返内蒙古,为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雍正三年(1725),主持建两寺:一名罗汉寺,内塑有十八罗汉像,塑工精巧,形态逼真;二为法禧寺,是汉藏混合建筑形式,

  • 拔火桩

    旧时云南碧江怒族地区裁决案件的一种习惯法。俗称“神判”。通常用以处理较大而又没有足够证据的案件。由头人主持裁判,当事人双方筹集相等数目的牛只或其他财物,届时亲友邻居到场。裁决方法是,把一条长约60—7

  • 土都督

    官名。明朝以汉制官称羁縻少数民族首领所封授的职衔。明朝初年置五军都督府,五府均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为统帅京卫和外卫兵卒的高级武官。后各卫都督等官成为虚衔。且多以之封授少数民族豪酋。有土都督

  • 温傅可汗

    见“阿史那德温傅”(1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