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宕昌羌国王。梁弥邕死,北魏正始二年(505)二月,魏宣武帝以其宕昌国世子,封宕昌王。同年四月,向梁献甘草、当归,梁武帝诏以行宕昌王为使持节、安西将军、都督河凉二州诸事、东羌校尉、陇西公、宕昌王。天监十
?—177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长子。乾隆六年(1741),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七年,袭札萨克图汗号,授盟长。十三年(1748
唐代南诏兵器名。又称浪剑、浪川剑。因三浪诏所制者最精利,故名。南诏贵族和平民皆将其悬挂腰间,作为战斗及防身武器。制造时锻生铁,取进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用犀角、黄金装饰镡首。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南城(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0余,口24000余,胜兵4500。国王之下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1人,译长2人。居
见“料令”(1944页)。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藏名“绛钦却科林”,意为“大慈法轮寺”。地在甘孜州理塘县。明万历八年(1580),由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创建。寺院雄伟,有殿堂400余座,内藏文物甚多,著名的丽江理塘版大藏经及
详见“绛卓万户”(1785页)。
明代傣族土司名。据《续云南通志稿·秩官志·土司传》引《遮放土司世系》,明正统元年(1436),多怀们从征麓川有功,授副宣抚司,居遮放。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一带。相传由缅甸芒海人窄拉于300年前创建;另说发源于德昂族。多为“汝波”、“别烈”支系的德昂族信奉,部分阿昌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亦信此教。其佛教戒律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