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妥懽贴睦尔

妥懽贴睦尔

1320—1370

元朝末代皇帝。又译妥懽帖木尔、妥懽帖不耳、妥懽帖睦尔、妥欢帖穆尔。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长子。天历三年(1329),父被文宗图帖睦尔毒害后,于至顺元年(1330),被文宗贬徙高丽大青岛,次年复徙广西静江(今广西桂林)。三年文宗死,遵遗诏,其弟懿璘质班即位,旋死。次年,被文宗后卜答失里立为帝,即位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权臣互相倾轧,加强统治。元统三年(1335),以谋逆罪诛中书左丞相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妹皇后伯牙吾氏。至元六年(1340),以欺君、变乱祖宗成宪罪,黜中书大丞相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同年,以原谋逆明宗罪,撤文宗庙主,贬徙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于东安州,放文宗太子燕帖古思于高丽。十四年,以劳师无功罪,削中书右丞相脱脱职。十六年,又以谋废立罪,杀中书左丞相哈麻。皇室内争权斗争持续未断,二十五年,皇后奇氏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外依统军将领扩廓帖木儿,“欲胁帝禅位”,未果。宫廷内形成帝派和太子派,矛盾尖锐化,军阀亦趁机相互攻伐,酿成混战局面。在位期间,复科举,兴学校,命有司举荐人才;提倡修史制法,相继诏修累朝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至正条格》、《宋史》、《辽史》、《金史》,编《六条政类》。由于“怠于政事,荒於游宴”(《元史》卷43),委政于权臣,纲纪紊乱;滥赐田钞,泛修佛事,财政枯竭;诸王权贵横征暴敛,将相忙于争权,政局不稳;加之水旱灾害严重,各族人民不断起义。十一年,爆发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大起义,动摇了元朝的统治。二十八年(1368)七月,在朱元璋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前,北走上都,元亡。次年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病卒。庙号惠宗,明太祖加号顺帝。

猜你喜欢

  • 晁兔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孛儿只斤氏。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长子。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委兀儿趁一带,距明塞700余里。万历十五年(1587),受明封为龙虎将军。卒于其父前,故未继承顺义王位,子三(一说子四)

  • 福会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附近。康熙年间(1662—1722)为全旗的最大喇嘛庙。乾隆时(1736—1795),喇嘛人数达450人。由3个寺庙组成。西侧生乐寺,有3个大院,供奉4米高的铜制弥勒佛

  • 林木中百姓

    见“槐因亦儿坚”(2312页)。

  • 通政院

    元代掌驿传的中央机构。太祖时始置站赤,太宗进一步完善,至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世祖至元七年(1270),立诸站都统领使司掌其事。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

  • 金子常

    1902—1961伊斯兰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字国彝。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幼随祖父金士毅在新疆乌鲁木齐,攻读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1928年赴上海,就读于伊斯兰师范学校。得著名阿訇达浦生之教诲和关怀

  • 鄚州

    渤海王国置。为鄚颉府依郭州。仅知领粤喜、万安2县。州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但亦有他说:或说在该省五常县,一说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八面城,旧有笼统指在辽宁开原县东北或吉林省柳河县西。辽灭渤海后州县皆

  • 司沛

    纳西语音译。汉称官家。旧时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的贵族等级,与土司有血亲关系的封建贵族集团。云南宁蒗永宁和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3.3%。土司把耕地的三分之一分给该等级的人占有,并允许其

  • 梁瑞凤

    1895—1934抗日将领。朝鲜族,梁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自幼喜读书,因家贫,无力上学,在私塾外偷听自学。曾参加1919年“三·一运动”。后到辽宁宽甸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29年4月,任国民府

  • 保子帝

    约春秋末※蜀人首领。名芦保。卢帝子。为蜀国开明氏第三世王。曾帅众攻至青衣羌之地(在今四川芦山县),称雄于僚、僰。

  • 军须扉

    ?—前9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猎骄靡嫡孙。官号岑陬。父早逝,嗣立为太子。叔父大禄自恃雄强善将,以不得代太子位,怀怨,结众欲攻之,其祖父遂以万众与之,令别居。自是,乌孙国分为三,与猎骄靡、大禄各领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