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特哈八旗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哈(满语音译,意为“渔猎”),译言打牲处。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索伦(鄂温克)、达斡尔总管2员、副总管6员(后增为16员),初辖佐领38员等。二十八年(1689),置总管衙署于嫩江西岸宜卧齐地方(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三十年,增设满洲总管1员,共同辖理此驻防八旗事务。雍正(1723—1735)末年,始正式规定八旗旗色,统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迄嘉庆十三年(1808),此八旗已设索伦佐领47,达斡尔佐领39,鄂伦春佐领11,共97佐领(《布特哈志略》载为92佐领),辖4033户、18933人(此内不计雅发罕鄂伦春,这种步猎人散居深山密林,不入八旗)。光绪二十年(1894),并3总管改置副都统1员,移其衙门于嫩江东博尔多站地方(今黑龙江省讷河县境内)。三十二年(1906),撤副都统,就其旗屯座落以嫩江分界,划为东西两路布特哈,分建八旗,各设总管1人以治。东路总管衙署仍在博尔多,民国初年改设总办1人,办理旗属生计;西路总管衙署仍在宜卧齐。民国四年(1915,一说十年,或说七年)四月,设置布西设治局,西路总管衙门与之并存,同城办公,其总管仍理旗属事务,归黑龙江省直辖。

猜你喜欢

  • 萧阳阿

    辽末大臣。字稍隐。奚族。为奚六部敞稳萧突吕不之七世孙,五蕃部节度使※萧乐音奴子。史载其能识契丹、汉两种文字,并通天文、相法。19岁入仕,初为本部郎君。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入天祚帝朝,乾统元年(

  • 珠敦卫

    见“竹墩卫”(789页)。

  • 邵远平

    清代文史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吕璜,一字戒三。初随舅氏姓吴名远,后改今名。康熙间进士,选授庶吉士。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至少詹事。曾充国史馆修纂,参与修撰《实录》、《明史》、《一统志》。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阿察儿

    见“按札儿” (1622页)。 ②见“阿术鲁”(1202页)。

  • 卑陆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乾当国(今新疆阜康县山谷地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227,口1300余,兵42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各1人。宣帝神爵三年(前5

  • 吐延

    295—329晋代吐谷浑王。鲜卑慕容氏。※吐谷浑长子。史称其雄姿魁杰,勇力过人,羌人惮之。慕诸夏之风,自号“项羽”,以示有逐鹿中原,决天下雌雄之志。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父卒,嗣立,其统治地区,南

  • 依楞额

    ?—1899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布库尔氏。布特哈驻防(亦作黑龙江镶红旗)。咸丰七年(1857),以余丁隶僧格林沁,随军镇压捻军多年。同治七年(1868),赐号额腾额巴图鲁。十年,率军驻乌里雅苏台(今

  • 信牌

    金代牌符。又称递牌。初,女真人尚无文字,诸部长各刻信牌,交互驰驿。至完颜杨割(盈歌,1053—1103在位)时,采用完颜阿骨打建议,禁诸部擅制牌号,自是号令乃一。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于收国二年(1116)

  • 三大领主

    藏语“阿达切松”的意译。指旧时西藏从中央封建王朝或其上级领主那里领有封地和农牧奴、奴隶,并依靠封建特权对农牧奴、奴隶进行残酷剥削与统治的原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庙三类封建农奴主。乃沿袭藏语“雄(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