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必里公之乱

必里公之乱

元代吐蕃地区事件。一称止贡寺之乱。“必里公”一作“速儿军”,元代对藏语“止贡”的汉译。自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教派高僧仁钦贝(1143—1217)于藏历土猪年(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必里公地区(今西藏拉萨市辖区墨竹工卡之直孔区)建寺,创止贡噶举教派,至元初,势力强盛,宣政院于其地置迷儿军万户府,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深得世祖弟旭烈兀支持。万户长曾受封宣慰使衔,与诸万户并受萨迦本钦(长官)之节制。至元二十二年(1285),必里公万户杀萨迦寺座主作乱。二十七年(1290),又引旭烈兀部(时旭烈兀孙阿鲁浑为伊儿汗)之蒙古军至乌思(前藏)为援,世祖命西平王所部铁木儿不花率蒙古及吐蕃军讨伐,旭烈兀部蒙古军战败引还,据必里公,执杀为首倡乱之止贡禅师,并焚毁寺院。藏文史籍称此事件为“止贡林洛”,意为“必里公寺之乱”。

猜你喜欢

  • 普禄

    清代地名。一作普禄乡。故址在前苏联境内的黑龙江下游东岸伊尔库特斯科耶稍南,或说在波卡罗夫卡附近。为清代黑龙江下游各少数民族向清朝缴纳土贡、三姓副都统派官员代表中央政府接受贡物并“赏乌绫”的地点之一。

  • 大康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75—1084年,凡10年。

  • 艾提卡尔寺

    喀什清真寺名。一称艾提尕尔寺。明正统七年(1442)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裔建。嘉靖十六年(1537)前后,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扩建,成为能做主麻聚礼大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阿古柏调

  • 源乾曜

    ?—731唐朝宰相。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源氏。其先世为河西秃发氏,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隋刑部侍郎※源师民孙,唐太常伯源直心之子。初第进士。神龙(705—707)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

  • 石抹憨塔卜

    见“石抹咸得不”(456页)。

  •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呼。西夏文中以“小”加“虫”字组成,表现了主持创制西夏文的统治者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 贵胄陆军学堂

    清朝在北京设立的高等军事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旨在从满、蒙、汉各族上层子弟中培养人才。规定王公世爵和现任二品以上文武官吏子弟方能报考入学,定额120名,学制5年。2年学陆军课程。2年学陆

  • 春蒐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帝王和八旗官兵沿古制以三春畋猎称此。乾嘉(1736—1820)间,帝王每于春日“谒陵”毕,驻跸于南苑,遂举行春蒐之典。故俗有春围、秋围之名。齐齐哈尔城水师旗营兵

  • 驴迟洞长官司

    土司名。位于湖南西部。元置,治所在今永顺县东南上榔保地区。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向达迪为洞民总管。明洪武三年(1370),内附。五年,升为长官司,隶永顺等处军民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向氏世袭其地,传1

  • 塔拉斯

    见“怛逻斯”(15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