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官

汉官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北部主要居住契丹本族及其它游牧民族,南部以汉人、渤海人等农耕民族为主,两者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皆有很大差异,契丹统治者为适应形势需要,采用了特殊的“因俗而治”的分治政策,中央统治机构分别设置契丹官(北面官)和汉官(南面官)两套系统。《百官志》称:“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据三使契丹的宋人余靖所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相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十八)契丹崇日,庐帐皆东向,汉官帐设皇帝御帐之南,故名。其制约在太宗朝时逐渐形成。南面官吸收中原官制所建。主治汉人、渤海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南面朝官、南面宫官、南面京官、南面大蕃府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财赋官、南面军官、南面边防官等。《辽史·百官志》所记汉官(南面官)几乎全录自中原之职,而※契丹官(北面官)中又有南面官,与此多重,故今人研究认为,是《志》所录南面官不少只是照抄唐、五代之官名,并未有实职,即使设职,名实亦多不符。

猜你喜欢

  • 恰台吉

    ?—159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名脱脱,又称达颜恰。※俺答汗义子。领地在妥妥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其属民临近明边塞驻牧,故被明人称为“临边夷”。能言善辩,任俺答汗近侍。嘉靖(1522—15

  • 呼兰若尸逐就单于

    ?—147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兜楼储。原任南匈奴守义王。初居京师。顺帝汉安二年(143),被汉朝立为单于,顺帝亲授玺绶,赐车马、器服、金帛甚厚。遣行中郎将持节护送归南单于庭。自

  • 金微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见“金山”(1469页)。

  • 巴图蒙克

    ①(?—1774)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从叔父。乾隆十八年(1753),率众“三车凌”内附。授札萨克辅国公。二十年(1750),从西路清军征达瓦齐。二十三年(17

  • 绣脚蛮

    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于南诏统辖的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其俗“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肤为文采”故名。即文身之俗。元人

  • 博东齐旗

    清代蒙旗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置。杜尔伯特台吉伯什阿噶什裔。初驻牧额尔齐斯河流域。因惧阿睦尔撒纳侵袭,徙乌兰古木。二十二年,喀尔喀贝子车布登扎布领兵进攻叛军,收伯什阿噶什属户。建旗,使附车凌牧

  • 舆地志

    书名。陈顾野王撰。凡5篇。《隋书·经籍志》谓其钞撰众家之言之作。内有瓯、骆、交趾记事。已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有摘引。王谟辑入《汉唐地理书钞》。

  • 七项法典

    见“头克汗法典”(632页)。

  • 日连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一作白连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突便部为日连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