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渤海国记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出使渤海之见闻,涉及渤海国风俗、宫殿、品官等。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唐书·渤海传》较《旧唐书·渤海传》多出之诸王谥号、行政建置、军政官制、物产,皆取于是书。 ②书名。黄维翰(江西崇仁县人,?—1931)著。作者久仕东北,曾任呼兰、龙江两府知府,著有《呼兰府志》和《黑水先民传》,此为晚年之作,书稿初成其人即殁。鲍奉宽为之整理,断者续之,阙者补之。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校正,于1935年由辽海书社刊行。现尚有1968年台北广文书局和1977年文海出版社本。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内分国统、种族、礼俗,中篇包括地理、职官、人物、物产,下篇有朝贡中国、交聘日本、比邻新罗、移国契丹、遗民、杂识、年表等。该书价值,取材比此前所出之《渤海国志》丰富。除汉文献外,尚酌采日本、朝鲜一些古籍中的渤海记事;对诸书中同一记事之差异,多数用注文作了校勘;还首先考出渤海国在末王大諲譔前,尚有大玮瑎一王;对史载渤海中央机构、职官和军事制度,比《渤海国志》作了更详的类比。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渤海史中某些问题认识模糊,有的考证欠确。

猜你喜欢

  • 汰劣克

    清代新疆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首领。道光四年(1824),张格尔犯边,为喀什噶尔(今喀什)帮办大臣巴彦巴图所败,遁。巴彦巴图乘机纵兵杀掠。其妻孥及部众百余人皆惨死。为报杀亲之仇,遂会张格尔部2

  • 野邓台吉

    见“把林台吉”(1062页)。

  • 乙林免

    辽对贵族妇女的封号。亦作“迤逦免”。《辽史·国语解》作“夷离的”。契丹语音译,本意为“妃”或“夫人”。只有丈夫封为王的妇女才能获此封号。多出现在辽代中晚期的汉文墓志中。如太平七年(1027)的《耿知新

  • 哈实玛卫

    见“忽石门卫”(1489页)、“忽失木卫”(1489页)、“忽思木卫”(1490页)。

  • 赖慕布

    1611—1646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骑都尉。清崇德四年(1639),参与议政。七年(1642),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败宁远兵。因末劝阻

  • 穹隆

    见“哈密瓜”(1637页)。

  • 候勒禾胡兀儿

    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蒙古语音译,意为四弦胡琴,即汉语四胡。此琴亦在达斡尔、锡伯、赫哲、壮、布依、彝、汉等族中流行。源于古代拉弦乐器奚琴。宋代陈旸《乐书》载:“奚琴,本胡乐”。蒙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

  • 临松

    东晋十六国时期郡名。隶凉州。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前凉张天锡于凉州置郡于临松山下,故名。北周废入张掖郡张掖县。匈奴一支卢水胡世居该地,后凉龙飞二年(397),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368—433)起兵取临松

  • 大坌坑文化

    台湾先民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师生在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首次发掘,故命。出土遗物以粗砂陶片为主,从陶片中能辨认出有碗、瓮、瓿等器皿,体部盖满绳印纹。石器有小型打制石斧、磨制小型

  • 富贵城

    鄂尔浑回鹘汗国古城。故址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色楞格河上源大乌拉附近。公元8世纪中叶回鹘※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时建。据考古发掘报道,城呈正方形,长、宽、各260米。四周城墙下宽上窄,高3米,以土石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