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客墓
又称番土冢。唐宋元时,番客有久居中国老病而死者,同人为其就近安葬,其墓称“番客墓”。广州、泉州、杭州、扬州、海南岛、北京等城市均有,仅泉州一地保存墓碑达100余块。据考证,泉州最早的墓碑为1171年埃及人侯赛因碑。扬州番客墓群在扬州东关、运河东岸。墓园并建有礼拜寺一座。这座墓群,又称为“回回堂”。
又称番土冢。唐宋元时,番客有久居中国老病而死者,同人为其就近安葬,其墓称“番客墓”。广州、泉州、杭州、扬州、海南岛、北京等城市均有,仅泉州一地保存墓碑达100余块。据考证,泉州最早的墓碑为1171年埃及人侯赛因碑。扬州番客墓群在扬州东关、运河东岸。墓园并建有礼拜寺一座。这座墓群,又称为“回回堂”。
?—1790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之父。后藏白朗宗吉雄谿卡贵族。乾隆四十七年(1782),其子被确认为呼毕勒罕(转世活佛)后,于五十三年(1788),清高宗赐以公爵称号,赏戴花翎。五十五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
见“兀者屯河千户所” (112页)。
见“喇期”(2203页)。
?—1859清代咸丰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将领。彝族。南华县锈水塘人。南诏※细奴逻之裔。咸丰三年(1853),帅五六百人首举义旗,反抗清政府镇压与迫害。六年(1856),帅部加入※李文学起义军,勇敢善战
唐政区和官署名。六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九月,唐司空李绩亡高丽国,十二月,于原高丽所统区置都督府9、州42、县100,上置都护府,以薛仁贵为都护统领之;下以高丽等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分管
见“锡卜臣”(2363页)。
古诸侯国名。亦称攻敔、吴。其族属来源有多种说法:周人一支;当地荆蛮族;东夷一支;土著越族;等等。很早便栽培水稻,擅长造船、冶铸、纺织和制陶瓷,盛行断发文身之俗。春秋时,其首领寿梦已称王,曾与中原晋国建
1680—1752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费英东曾孙。康熙二十年(1681),袭三等公兼佐领。四十二年(1703),扈帝西巡。四十三年,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四十七年(1708),调正白旗蒙古
亦称“古姆朗”。景颇语音译,意为“推翻旧制度”。19世纪云南一些景颇族人民推翻山官制度、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斗争。故有称“贡龙革命”。19世纪,随着景颇族地区的一些山官逐渐向封建领主转变,对辖区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