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畲语

畲语

我国部分畲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支。畬族分布于中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1990年人口普查约有63万。但使用畲语的仅有1000多人,分布于广东莲花山区的海丰、惠东和罗浮山区的博罗、增城等县的10多个小山村。这部分畬族自称“活聂”,内部交往使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民族交际多使用汉语客家话。畲语在苗瑶语族中自成一个语支,跟苗语支、瑶语支语言都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特别跟苗语支的炯奈语比较接近。特点有:有单辅音、唇化辅音和颚化辅音3类声母。无浊闭塞音声母。清塞音声母P、t、k都带有同部位的鼻音成分。如mp、 nt、k,但与同语族的苗语、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等的带鼻冠音声母不是一个来源,性质也不同。有—n、—、—t、—k等4个辅音韵尾,塞音韵尾都不是固有词。声调系统基本上与汉语相同,古代分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后来由于声母清浊不同而分化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调类,阳上、阳去和不带塞音韵尾的阴入、阳入调值相同,带塞音韵尾的阴入,阳入多是新吸收的汉语借词。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比较丰富,多半是修饰式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附加成分多是前加成分。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大都是单音节的,现代借词双音节的居多,多是政治、文化用语,有些带有明显的客家方言特点。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名词、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前,也有的在中心语后,还有少数几个词可以在中心语前,也可以在中心语后。如广东惠东县多祝畲语:kia22 (黑) pui31(猪)“黑猪”,ta22thɔ35(豆子) khun53(黄)“黄豆”,kjɔ22(白)“白糖”。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基数词、计位数词、计月数词、计日数词疑问数词5种,各有不同的使用范畴。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的差异和地域的不同,畲语大致可以分为莲花和罗浮两个方言,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大,不再分土语。方言之间差别不大,两个方言的人相互间可以通话。

猜你喜欢

  • 英军人侵干坝宗事件

    1902年6月,英印政府借口“藏人违背”1890年条约,占据锡金领土,派遣英驻锡金行政官怀特率兵200入侵西藏,直抵干坝宗,进行武装挑衅,勒令干坝宗守备及40名藏军撤离该地。班禅遣使严斥英人侵疆的非法

  • 星靡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元贵靡长子。宣帝甘露三年(前51),父死继位为大昆弥,势力孤弱。冯嫽以其为汉外孙裔,上书请往镇抚。西域都护韩宣因其懦弱,请黜免,立其叔父左大将大乐。诏不允。及段会宗任

  • 坎儿井

    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利用地下水灌溉田地的重要水利设施。亦作坎尔井、井渠等。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皮山、库车和北疆奇台、木垒、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其结构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

  • 奕

    1831—1861清朝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秘密立为皇储。三十年(1850),旻宁死,即皇位。即位后不久,即调向荣为广西

  • 韦洪彬起义

    民国时期水族反压迫斗争。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官府横征暴敛,抓兵拉夫派役,民不堪命,加之是年遭灾严重,生活无着,民众请求开仓借粮充饥,被拒,反遭诬陷。贵州三都水族农民遂在韦洪彬(1908年生于三

  • 色提卜阿勒氐

    见“色提巴尔第”(846页)。

  • 贞祐交钞

    见“交钞”(875页)。

  • 色棱墨尔根

    ?—1680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哈纳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多尔济伊勒登长子。初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硕垒,驻牧于克鲁伦河,后为喀尔喀所迫,南徙绰诺陀罗海。康熙五年(16

  • 图鲁博罗特

    1482—?明代蒙古贵族。又译铁力摆户、图鲁拜琥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子,※满都海哈屯生。已娶妻生子,蒙汉文史籍均未载其事迹。达延汗在位(1480—1517)时去世,未继承汗位。按蒙古长子继承制传

  • 达呼里

    见“达斡尔族”(7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