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语

白语

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彝语支,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单成一支。白语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县及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地区部分县里,四川省凉山州的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桑植县也新识别部分白族,但基本上不使用白语。白语有方言差别,分剑川、大理和怒江3个方言区,其中剑川、大理方言间差别较小,基本可以通话,怒江方言差别较大,通话有一定困难。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剑川金华白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有21个,塞音、塞擦音分清送气与不送气两套,无浊音。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两套,方言中还有卷舌塞擦音和小舌塞音。无复辅音。单元音有15个,分普通元音和鼻化元音两套。有15个复元音,其中有14个为后响的,1个为前响型,前响型复元音仅仅出现在汉语借词中。后响型复元音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辅音韵尾。有8个声调,松紧各分4个,出现在紧调的元音为紧元音。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1类。名词有复数语法形式。名词还可直接受量词修饰。量词很丰富,语法作用较大,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多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格语法范畴,有主格、宾格和领格。第二人称有通称和敬称的区别。动词有情貌范畴,分别用前加、后加、重叠等形式表达。动词的否定形式除了用否定副词外,还有用元音插入动词词根或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形容词有和动词相同的名物化助词。介词有表示原因、处所、关联、行为方式等多类,均放在中心词前面。结构助词有标志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往往同一个助词有多种用法和作用。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谓一宾,还残存有主一宾一谓形式。名词、代词、形容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词汇特点:白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汉语借词超过了固有词的比例。借词有早期和近期两类,大多采用音译方式吸收。单音词及由单音词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体,有一定数量的多音节单纯词。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表述、支配等。派生词占一定比重,用加词头、词尾的形式构成。四音联绵词较丰富。

猜你喜欢

  • 古族名、侯国名。据《史记·张仪传》《索隐》称:苴,音巴。即巴,或巴人的一支。《华阳国志》云: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在今四川昭化一带)。秦惠王(前399—前387)时,苴与蜀为仇

  • 宋代集市名。宋朝边民与党项羌人进行交易的集市之一。宋咸平五年(1002),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分别置于灵、夏二州党项族聚居的赤沙川(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北)、橐驼口(今陕西神木县西北)。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左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华陀罗海,南至多伦呼都克,均接本部中前旗界;西与北接本部左翼左旗及俄罗斯边界。有佐领1。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首任札萨克为贝子阿南达长子贡楚克,康熙三十六年(1

  • 哈甲儿气

    明代蒙古职事名。蒙古语音译。从事侦探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向导、夜不收同”。

  • 蓝正樽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 纥石烈阿疏

    辽末女真纥石烈部首领。星显水(今吉林延吉市布尔哈通河)纥石烈部人。女真族。纥石烈氏。勃堇阿海子。父死,袭勃堇。为景祖昭肃皇后所怜爱。尝与徒单部勃堇诈都争长。辽道宗大安十年(1094),盈歌继任女真部落

  • 悲篥

    即“觱篥”(2547页)。

  • 绵诸戎

    古族名。戎的支。春秋战国时居陇山以西今甘肃清水河西南绵诸水流域。为※西戎八国之一。秦人向西发展,与其发生关系。穆公时西戎八国俱臣服于秦。秦厉共公六年(前471),向秦请援。二十年(前457),与秦战。

  • 新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五代史记》,又称《五代新史》,后与《旧五代史》对称,改用今名。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

  • 索焕章

    ? —1865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首领。回族。甘肃提督索文之子。原为乌鲁木齐绿营提督参将。同治三年(1864)六月,与陕西回民妥得璘阿訇起义反清,攻占乌鲁木齐满、汉2城,拥妥得璘为“清真王”,自任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