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火筒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端截一大圆口,用时将铁筒口插入灶中,手握大圆口,一张一合使空气从皮囊通过铁筒入灶,助燃。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端截一大圆口,用时将铁筒口插入灶中,手握大圆口,一张一合使空气从皮囊通过铁筒入灶,助燃。
①五代时北汉孝和帝刘承钧年号。957—968年,凡12年。承钧卒,其养子刘继恩嗣位未几被杀,彭城王刘继元嗣位,仍称天会年号,从天会十二年至十七年,即968—973年,凡6年。共17年。②金太宗文烈皇帝
书名。明严从简撰。24卷。约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从简任行人司。曾出使周边族国,对“殊域”情况甚为关注,辑录档案资料而成。内容主要是周边各族的情况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详于当时时事,而略于古事。
?—949辽初将领。一名敌烈,原名小汉,字寒真。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甥,辽太宗※耶律德光妻兄和妹夫,时人称为“国舅”。北府宰相※萧敌鲁子。太祖天赞元年(922),与将军康末怛奉命南下,救援节度使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4卷。民国时期胡翯(号羽高,贵州三都人,汉族)等纂。成书于1947年。是志在(光绪)《镇宁州志》基础上,增补民国以来的采访材料而纂成。共16篇。卷一为志首、地理、前事;卷二为经
1242—1285元朝将领。字公理。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蒙古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之孙,※汪德臣长子。宪宗九年(1259),父卒,代为巩昌便宜都总帅,守清居山。次年,拥忽必烈即位,
西汉设于金城郡管理降羌的机构。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一带)先零等羌部落被迫起义。神爵元年(前61),汉朝派后将军赵充国前往镇压。二年(前60),芣零等杀先零羌大豪犹非、杨玉,率
见“刘禹锡集”(867页)。
蒙古兴起时期高昌回鹘(畏兀儿)亦都护(也作“亦都兀惕”,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又译巴剌术黑、八儿出阿儿忒。初臣属西辽。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年(西辽天禧三十二年,1209),因不堪压迫和勒索,杀西辽监
见“大潭马”(90页)。
见“完颜文”(1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