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统万城

统万城

地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榆林县西南白城子。东晋义熙三年(407),铁弗匈奴之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建大夏国。夏凤翔元年(413),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勃勃自以“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故名“统万”。城有4门,曰朝宋、招魏、服凉、平朔,以示强于周邻诸国。史称其城高10仞,基厚30步,上广10步,宫墙5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承光三年(427),遭北魏袭击,失守。魏改置统万镇。唐初为夏州朔方郡,唐末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治所。从党项拓跋部远祖拓跋思恭起至李继捧,9任节度使治此。宋淳化元年(990),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占领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受辽封夏国王,该城为党项族政治中心。五年(994),宋朝收抚李继迁,夏州归宋,宋太宗下诏毁其城。至道三年(997)复为党项所据。西夏建国后为夏州治所。

猜你喜欢

  • 西纳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西纳上寺。在青海湟中县。青海东部地区萨迦派古寺之一。元、明时期西纳部落首领及其家族,历受朝廷重视。第一代西纳喇嘛喜饶益希曾护侍元帝师八思巴返藏,元朝授其家族西纳贝本三道虎头牌,封为宗

  • 万骑长

    匈奴军官名。又称“万骑”。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设置。自左右屠耆王(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领万骑,小者统数千骑,统万骑的军

  • 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陇西部(治今甘肃临洮,三国时移治今陇西县东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西晋废。

  • 别载册籍人

    即“另记档案人”(551页)。

  • 卡宛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 奴瓜

    见“耶律奴瓜”(1309页)。

  • 钦定大清会典

    即“清会典”(2108页)。

  • 大钞

    金代大面额的纸钞。分1贯、2贯、3贯、5贯和10贯5种面额。不足一贯者称小钞。详见“交钞”(875页)。

  • 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

  • 永熙

    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532—534年,凡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