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白话报馆

西藏白话报馆

清代西藏地方之报馆。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驻藏大臣联奏秦准设立,获商上噶勒丹池巴等人赞成。其宗旨以开通风气、增长民智、尚武功、重实业为主。用藏文出版,刊登上谕、奏议及四川、西藏公牍、西藏近事、各省之工农商及国外新闻等。出版后,分送商上、前藏大小官员。

猜你喜欢

  • 萨哈连岛

    见“库页岛”(1109页)。

  • 金世祖

    见“劾里钵”(1495页)。

  • 塔娃

    藏语音译,又作塔哇。意为“边缘人”。解放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最下层的贫民。一般是因天灾人祸破产或丧失劳动力和牲畜,由外部落逃来的农牧民及少数流落草地的回、汉商贩。居住在寺院周围,逐渐形成几十户,甚至几百

  • 纳兰性德

    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

  • 斡朗改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

  • 拓跋魏

    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以皇室为鲜卑拓跋氏而得名。参见“北魏”(529页)。

  • 天义德

    清代至民国年间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号之一。与※大盛魁、※元盛德合称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三大号”。其成立晚于大盛魁数年。自康熙(1662—1722)年间起,约有200余年的历史。由郭、范、马三姓创办,

  • 背陇瑶

    见“努努”(1262页)。

  • 亦里克卫

    见“亦力克卫”(872页)。

  • 拖拉气

    即“拖日气”(1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