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巴赖

阿巴赖

?—1671或1672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称阿巴赖诺颜、阿巴赖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卫位特联盟首领※拜巴噶斯次子。原驻牧于额尔齐斯河及额敏河流域。曾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屡遣使贡献。顺治十三年(1656),遣使护送俄国使臣巴伊阔夫进京,受顺治帝接见。因与兄鄂齐尔图争夺遗产,长期不睦。在17世纪50至60年代准噶尔部封建主内讧中,鄂齐尔图支持僧格,他支持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导致卫拉特全面内战。十四年,与兄对峙于额敏河畔。后经子察衮、侄噶勒达玛调解,暂趋缓和。十七年(1660),战幕重启,咱雅班第达二次出面斡旋,促使双方进行谈判,未果。是年冬,鄂齐尔图引兵3万,进军爱古斯河。次年四月,双方激战于额敏河畔,力弱失败,被迫逃往额尔齐斯河旧牧地,躲匿“寺院城”中。后经母赛汗珠哈屯劝说,鄂齐尔图汗撤兵,并归还所获俘虏、财产。康熙七年(1668)左右,徙牧乌拉尔,与昆都伦乌巴什一起驻牧。因劫掠当地杜尔伯特王公兀鲁思、擒杀土尔扈特部首领朋楚克,十年(1671,一作十一年),被阿玉奇汗俘执禁锢,后被押送俄国莫斯科,死于其地。

猜你喜欢

  • 书袋之制

    金代官员以腰悬书袋而区别身份的制度。大定十六年(1176),世宗以吏员与士民之服无别,常至民间索贿鬻狱,有司难于检察,遂定悬书袋之制。中书、枢密院令、译史用紫纻丝为之,御史台、六部、宗正府、统军司、检

  • 六诏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

  • 协卜拜

    见“噶伦”(2498页)。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巴赫什

    源自梵文,意为“书写员”、“录事”。当回鹘文在突厥语各部族通行时,用来称呼通晓回鹘文的录事。※叶尔羌汗国时期为汗的私人秘书、近臣。与蒙元时期之“必阇赤”,清代之“笔帖式”或“笔且齐”相同。

  • 乙乾归

    445—475北魏官员。代郡人。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定州刺史、西平王乙瓌子。颇习书疏,尤好兵法。袭父爵,年12,为侍御中散。及长,尚景穆帝拓跋晃之女安乐公主,授驸马都尉、侍中。献文帝初,任征西将军

  • 王旻

    宋代党项首领。宋景德元年(1004),夏州定难军留后李德明嗣位,任牙校。二年六月,宋将耿全斌率兵入伏洛关招诱党项部族数千人内附,禁之不能止。李德明与左都押牙兼行军司马张浦谋附宋,遣其以李继迁遗言奉表入

  • 药彦稠

    ?—934五代后唐将领。沙陀三部落人。幼以骑射事李嗣源,累迁至列校。李嗣源即位(明宗),拜澄州刺史、河阳马步都将。从王晏球破王都于定州,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寿州节度使。后改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充河中副招

  • 土古

    甘肃省卓尼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 蒙古军政府

    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组织的伪政权。1936年4月24日,以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大部分王公,及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绥东四旗、阿拉善、额济纳旗若干王公代表,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右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