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思哈尼哈番

阿思哈尼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副将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三等副将对等改称为一、二、三等梅勒章京。清顺治四年定:梅勒章京等“职”,皆管兵官衔,授此等“官”者即照此等衔称之;其世爵一、二、三等梅勒章京,对等改称为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自此,官称、爵名始有明显区别。雍正(1723—1735)间,承袭此爵者须造送《袭爵家谱》,备供存查。乾隆元年(1736)定,在原立公、侯、伯之下,加立子、男等爵以从古制,遂以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对等改称汉名一、二、三等男爵,皆正二品。此外,顺治八年(1651)又定,未入旗汉人授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者,改称外卫都指挥副使,正二品;其二等者,称为外卫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三等者,称为外卫都指挥副同知,亦从二品。寻俱废之,绿营汉官于是无世职。

猜你喜欢

  • 佟图赖

    1606—1658清初将领。别名盛年。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初袭父佟养正游击世职。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大凌河立功,加世职为二等参将。崇德三年(1638),授兵部右参政。五年,从睿

  • 碾北卫指挥使司

    明代军卫指挥机构名。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后废,徙西宁卫右千户所于此。

  • 额勒登额

    ?—1796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陕甘总督※永常子。乾隆六年(1741),授三等侍卫。十三年(1748),随提督岳钟琪征金川,获一等功,擢二等侍卫。十七年(1752),晋头等侍卫。十八年,

  • 老小营

    即“奥鲁”(2252页)。

  • 临海水土异物志

    见“临海水土志”(1625页)。

  •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

  • 板楯蛮起义

    东汉时巴郡板楯蛮的反汉廷斗争。板楯蛮因受汉朝官吏残酷剥削压迫,“愁于赋役,困乎刑酷”,“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过于奴婢,箠楚降于囚虏,至乃嫁妻卖子,或自刭割。陈冤州郡,牧守不理;去阙廷遥远,不能自闻

  • 国阿辇斡鲁朵

    见“永兴宫”(636页)。

  • 大同府

    见“西京”(690页)

  • 息州决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息州决里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