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比
清代西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额德格讷部首领。又译阿济拜、阿济毕。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征讨大小和卓木,遣二等侍卫达克塔纳等往抚,奉书示愿率西布鲁特15部、20万众内附。次年,遣锡喇嘛噶斯等进京朝觐。二十七年(1762),以霍罕(浩罕)入侵,占领鄂斯邑(即奥什),疏请清朝政府制止其侵扰。霍罕首领额尔德尼伯克恐清朝政府断绝贸易,将邑归还。为掠夺贸易人,其属与霍罕经常互相攻战。二十九年(1764),一度被额尔德尼伯克拘留。继复败,屡受其掳掠和奴役。
清代西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额德格讷部首领。又译阿济拜、阿济毕。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征讨大小和卓木,遣二等侍卫达克塔纳等往抚,奉书示愿率西布鲁特15部、20万众内附。次年,遣锡喇嘛噶斯等进京朝觐。二十七年(1762),以霍罕(浩罕)入侵,占领鄂斯邑(即奥什),疏请清朝政府制止其侵扰。霍罕首领额尔德尼伯克恐清朝政府断绝贸易,将邑归还。为掠夺贸易人,其属与霍罕经常互相攻战。二十九年(1764),一度被额尔德尼伯克拘留。继复败,屡受其掳掠和奴役。
见“孩里”(1782页)。
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创建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的统称。居民大都操乌兹别克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下半叶,相继为沙皇俄国吞并。参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清代云南班洪部落联盟首领。汉称班洪王。道光、咸丰年间人。佤族。初通过战争征服班洪地区的其他村寨、部落,逐步统一班洪地区,使之从原始部落状态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态。其为该地区第一代班洪王。
古河流名。又称无水、溪、水。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汉置,治在今湖南芷江)。东南入沅水,谓之无口。为五溪之一,据郦道元《水经·沅水》
见“缚喝”(2416页)。
?—1842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中试翻译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考取笔帖式。自道光初,历任军机章京、知府、按察使。后任府尹。任内,奏请定茧税章程,被采纳。十四年(1834),奉命往浙江
古城遗址。俗称“白城子”。见“统万城”(1785页)。
古族名。又作北褥九特。位于拂菻以东,与恩屈、阿兰、伏愠昏诸部错居,总谓为铁勒。语言属突厥语族。其民“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性骠悍,善骑射。国多牛少马。公元5至7世纪隶属于西突厥。10世纪初,活动于里
清代京师绿营之俗称。即“巡捕营”(948页)。
清朝武官。满洲镶蓝旗人。初任佐领。康熙十三年(1674),从征叛藩吴三桂,由陕西进军四川,至朝天关,同前锋统领穆占败石存礼军。十四年,败吴之茂、王屏藩等四路来犯之军。十七年(1678),论功授拜他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