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香日德寺

香日德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班禅香日德寺”、“班禅行辕”。在青海都兰县香日德镇近郊。清代前期,香日德地区之香加蒙古族,为班禅属民,该地为班禅商上堪布住牧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初建。分2处:一处为宗教活动处,藏语称“德钦颇章”;另一处为专门接待过往宗教上层之食宿站,藏语称“德钦拉让”。设有堪布、管家等僧职。20世纪初,“德钦拉让”被洪水冲毁后,九世班禅却吉尼玛派堪钦于原址附近另建大经堂、僧舍及斋房,原“德钦颇章”亦加以维修,易名“班禅驻西宁办事处香日德站”。历为西藏政教首领往来内地之主要驻锡地。1913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由内地返藏,曾居此。1937年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玉树后,遗体“替身”一度移此供奉。十世班禅亦数次至此。此寺组织分为两个系统,宗教组织,设堪布,代表班禅总理全寺,下设僧官、引经师和管家等僧职,分管宗教事务、诵经和寺内财产;行政组织,设科长、干事数人,均由班禅驻西宁办事处指派。

猜你喜欢

  • 辽庆州故城遗址

    辽朝古城遗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辽穆宗耶律璟(951—961)在位时开始修建,地名黑河州。统和年间(983—1012)改称庆州。在州西北约10公里的山中,有辽圣宗、兴宗和道宗的陵墓。故城遗址呈

  • 额森

    见“也先”(140页)。

  • 波冲

    ?—738唐代云南六诏中的越析诏(么些诏)主。辖今宾川至金沙江北的盐边一带。开元二十六年(738),被豪酋张寻求(白族)杀害,南诏主皮逻阁乘机在唐剑南节度使王昱支持下移越析诸部,并越析诏。

  • 西丹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

  • 客列木臣

    即“客儿木真”(1752页)。

  • 金章宗实录

    书名。金高汝砺、张行简等撰。120卷,内事目20卷。主要记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至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章宗一朝有关史事。兴定元年(1217)始修,四年九月成书。内容略见《金史·章宗纪》。

  • 宝巴

    见“保八”(1680页)。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拔大何

    见“阿大何”(1199页)。

  • 土府经历

    官名。府经历为知府下属官吏,职司收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秩正八品。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给予敕令、铜印、冠带,准世袭。其职责为承土知府之命,办理有关事务,在无其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