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小说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卒年不详。唐宗室。初以《开元礼》及第。僖宗时,曾任河南少尹。乾宁二年(895),为宗正卿,以论王行瑜叛乱事,流放岭南。后官太仆卿。光化初,迁国子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因以“一诺千金”形容说话很守信用。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李永祥注释、徐北文评析。济南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本书共选录了唐代108位诗人的490首诗作,按五古、七古、五律(含五排)、七律、五绝、七绝分为六编,每体之首篇(除五古外),均在评析之先介绍该体诗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德宗时人。贞元中,路应为温州刺史,游仙岩,作诗寄包佶等。李缜有和诗,其时当在路应门下。路应等唱和诗,于贞元七年(791)刻石。事迹见其诗及《宝刻丛编》卷一三引《金
水名。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引江水入淮以通粮道而开凿的古运河。其故道自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引长江水北过高邮市西,折东北入射阳湖,又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河。刘商《送杨行元赴举》:“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
晋周的字。周与王导交情笃厚。晋元帝时,王导堂兄王敦据江州反叛,王导赴阙待罪,尝托周相救,周在元帝前力辩王导忠直无罪,元帝纳其言,而王导不知。后王敦入朝专权,问王导如何处置周,王导不置一辞,敦遂杀周。后
【介绍】:无考。《全唐诗》载其《恩赐耆老布帛》诗1首,题注“一作李绛诗”。据考,实为李绛诗,见《全唐诗》卷三一九,题作《省试恩赐耆老布帛》。
典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因以“箕裘”谓能继承前辈的事业。钱起《海畔秋思》:“箕裘空在念,咄咄谁推贤。”
【介绍】:字庆宗。五代至宋初时道士,住桂林七星山。《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其诗1首,另外《桂林府志》尚存诗2句。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初唐时人。《旧唐书·经籍志下》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有《王归一集》十卷。作品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