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北征

北征

【介绍】:

杜甫作。题下原注:“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至德二载(757)闰八月,杜甫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放还鄜州(今陕西富县)省家。这首诗就是归家后写的,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全诗共140句,700字,是杜集中最长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以陈述时事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政局的见解。作者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相结合,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表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全诗可分五大段:从开头到“忧虞何时毕”为第一大段,写奉诏探家,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从“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为第二大段,写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况我堕胡尘”到“生理焉得说”为第三大段,写归家以后的悲喜情况;从“至尊尚蒙尘”到“皇纲未宜绝”为第四大段,写对时政的意见,对借兵回纥,表示忧虑;从“忆昨狼狈初”到结束为第五大段,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安史之乱的初步总结。激励肃宗继承太宗遗业,完成中兴大业。这是杜甫最有名的巨制之一,夹叙夹议,表情曲折,描写细腻,结构完密,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风格。《唐宋诗醇》卷十赞曰:“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问家室者,事之主,愤艰虞者,意之主。以皇帝起,太宗结,恋行在,望匡复,言有伦脊,忠爱见矣。道途感触,抵家悲喜,琐琐细细,靡不具陈。极穷苦之情,绝不衰馁。”叶梦得誉为“古今绝唱”(《石林诗话》卷上)。

猜你喜欢

  • 秦箫

    ①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

  • 征徒异渴

    犹望梅止渴。温庭皓《梅》:“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参见“望梅”。

  • 裴谞

    【生卒】:720—794【介绍】:字士明,郡望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父宽为礼部尚书。明经及第。历任河南府参军、太子司议郎、太子中允、考功郎中、虔、饶、庐、亳四州刺史等职,贞元三年(787)拜吏部侍郎兼

  • 朱绛

    【介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八曾录其诗《春女怨》,并称“顾陶取此诗为《类选》。”顾陶《唐诗类选》今虽佚,但知其书成于大中十年(856),则知朱绛为宣宗以前人。《全唐诗》存诗1首。

  • 一字褒贬

    孔子作《春秋》,后人认为其中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褒扬和贬斥之意。方干《酬孙发》“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 小至

    冬至后一日。一说为冬至前一日。杜甫有《小至》诗。

  • 送刘侍郎

    【介绍】:李端作。刘侍郎因恩师仙逝而前去料理丧事,诗即以猿声为喻,揣摸并道出刘之哀痛伤感心事,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明薛应旂云:“感恩恨别,种种厚至。”(《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卷五五)或谓刘侍郎指刘太真,

  • 采艾

    采摘艾草。古俗,采艾草用以疗疾禳毒。《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 春思二首

    【介绍】:贾至作于被贬岳州司马时。其一写由满眼春色而生放逐之感,以“惹恨”埋怨东风,“惹”字用得极妙。其二是想象春日京师游客之乐,以“醉杀”“轻薄儿”现愤愤不平意。钟惺评曰:“前首意在此,后首意在彼,

  • 沧浪诗话

    诗话。南宋严羽撰。全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末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撰者对此书甚为自负,认为乃“自家实证实悟”之作,“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诗辨”乃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