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言激烈,被考官赏识而录取。但当时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认为牛等矛头均有所指,于己不利,乃哭诉于宪宗。考官遂遭贬逐,牛僧孺等亦长久不得升迁。由此,牛、李结仇,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投靠宦官的李逢吉再度为相,遂援引牛僧孺同平章事,亦为相,以阻止当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入朝。文宗时期,牛李党争发展到高潮。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斐度荐其为相。但李宗闵通过宦官的支持,取得宰相的地位,排斥李德裕出朝任义成(治滑州)节度使,并援引牛僧孺再度为相。大和四年调李德裕赴更远的西川就任节度使,大和六年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召还李德裕。次年李德裕为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上台以后,亦大量援用朋党,打击牛党。牛僧孺被贬为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长史。李宗闵被罢斥,出任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刺史,又贬为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司马,武宗会昌年间死于贬地郴州。宣宗年间,牛党得势,牛僧孺还朝,但不久病死。李德裕遭牛党打击,四次贬官,最后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而死。牛李党争乃止。两派斗争了将近四十年。牛党重科举,轻门第,对藩镇主张姑息迁就,依附于宦官。李党则重门第,轻科举,力主削弱藩镇。李德裕曾佐武宗削平泽潞刘稹,收复昭义镇,又积极防御回鹘,并助武宗灭佛等,有一定政绩。

猜你喜欢

  • 天圣诏书

    北宋仁宗时规定佃客身份地位的一项诏令。仁宗即位后,鉴于佃客身份低下,许多佃客被强行编入税户,影响农业发展以及国家正常的财政收入和社会安定,而南方诸路尤甚。故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一月,诏令江淮

  • 郭威改革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期间(公元951年—954年)进行的改革。唐末、五代之际,武将悍夫把持朝政,统治暴虐,兵变屡兴,战争频仍,刑法苛酷,赋役繁重。辽军不断南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郭威出身贫寒,了解

  • 辽内四部族

    辽横帐、三父房族、国舅拔里及乙室已部、国舅别部和遥辇氏九帐之统称,为辽朝部族制统治的核心力量, 而横帐最尊;两个国舅帐皆为肖姓,世预北府宰相之选;三父房因系皇族,例任要职,故权位均甚显赫。唯遥辇氏九帐

  • 贞祐和议

    金宣宗时与蒙古达成的一次和议。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七月,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南下,掳掠华北广大地区,再次进逼中都(今北京)。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八月,权右副元帅胡沙虎发动政变,卫绍王被杀。胡

  • 提刑司

    宋官署名。全称提点刑狱司。又称宪司、臬司、宪台。掌本路司法、刑狱、巡察盗贼及监察地方官吏,并兼管农桑。太宗淳化中始遣朝官及阁门祗候以上出任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或同提点刑狱。后设专司,文武参用。京畿地区设

  • 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见“黄埔条约”。

  • 夏(明玉珍)

    元末农民战争中明玉珍建立的政权。明玉珍,随州(今属湖北)人,家世务农。徐寿辉起义后,明玉珍集乡丁千余屯青山。后归附徐寿辉,受封元帅,守沔阳。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奉命率斗船五十,集粮川、陕间。

  • 佛山团练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利用团练形式组成的反侵略武装团体。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广州附近各乡义勇奋起自卫,三元里一带九十六村联合南海、番禺等县绅民在佛山镇

  • 清末编练三十六镇新军计划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巩固其垂危的统治,编练新军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北京设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

  • 己亥建储

    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室建立皇储“大阿哥”事件。是年农历为己亥年,故名。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总揽大权,将光绪皇帝禁闭宫中。她为了彻底摧毁帝党势力,巩固权位,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