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阁会议
汉宣帝时,会集群儒讨论五经异同并立博士的会议。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为统一五经文字及对经义的解释,汉宣帝下诏博征群儒,会聚京师。儒学经师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闻人通、戴德、戴圣、欧阳地余等应诏而至。他们集会于石渠阁(汉未央宫中的藏书阁),讨论五经异同。由太子太傅萧望之平奏其议,汉宣帝亲称制临决,考定五经。并决定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此次会议后,五经学者队伍壮大,弟子增多,尤其是《谷梁春秋》之学大盛于时。
汉宣帝时,会集群儒讨论五经异同并立博士的会议。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为统一五经文字及对经义的解释,汉宣帝下诏博征群儒,会聚京师。儒学经师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闻人通、戴德、戴圣、欧阳地余等应诏而至。他们集会于石渠阁(汉未央宫中的藏书阁),讨论五经异同。由太子太傅萧望之平奏其议,汉宣帝亲称制临决,考定五经。并决定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此次会议后,五经学者队伍壮大,弟子增多,尤其是《谷梁春秋》之学大盛于时。
宋辽边界纠纷事件。庆历“增币”后,辽继续恃强争界,不断在河北、河东二边制造事端。宋之河东与辽之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接界。宋太宗以来辽即不断越界侵耕蚕食。到神宗熙宁时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
我国著名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亦称云岗。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现存洞窟五十三。其中主洞二十一,造像五万一千余尊。其中昙曜五洞开凿最早,有
乣,音读如“札”或“察”。辽初之乣,系指北方边境俘降的各族分子(不包括汉人和渤海人),有遥辇乣、各宫分乣、各部族乣、十二行乣、群牧二乣等。或被迁居内地为皇室贵族服务,或驻守边地,或散居边境,从事畜牧生
明初在奴儿干都司修建的寺碑。永乐年间,太监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司地方时,在治所特林修建了永宁寺。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在寺旁立了石碑。上刻《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
辽皇帝宫帐称斡鲁朵,负责管理皇帝私有之禁卫军、民户、奴隶和州县,是一个保卫皇帝,维护皇权的特殊的军事经济单位,而不同于一般国家机构。因此也称宫卫。皇后也可有自己的宫卫。阿保机时,从亲信贵族子弟中拣选精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诏。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金海陵王迁都开封,括马签兵。九月,发兵大举攻宋。宋淮西守将王权不战而逃,淮东守将刘锜也败退江南。两淮遂为金军占据。十一月,金军自采石(今安徽当涂
北宋南宋之际河北抗金义军根据地。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附近农民纷纷结寨抵抗,先后推举赵邦杰、马扩为首领。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二月,又以高宗之弟信王赵榛(一说由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公元1259年,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当时,留守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拖雷幼子阿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宋夏交战,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起义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