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原录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举毫州太清宫,以正议大夫致仕。龚鼎臣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杨子》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卞训为倒,证高诱、吕览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皆具功力,考据颇精。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艺祖(宋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艺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皆可资参证。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书》本无百篇,孔子存《甘誓》,欲以见父子相传之义,存《盘庚》欲以为迁都之戒;又最先发出《洪范》错简之说,皆颇不可训。其解杜甫今日起为官句,谓今日为金曰之讹,以金日磾实之,亦属穿凿。至于所称“邵亢学士家作三代木主、不更画影、盖非古礼”之谬,据上下文义推之,“盖非古礼”当为“盖用古礼”之讹,可能传写有误,非为鼎臣旧文,不可以此责怪鼎臣。总起来说,该书不失为一部颇具考证之作,可资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艺海珠尘》、《四库全书》、《函海》、《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宋人小说》等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艺海珠尘》丛书本排印,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周易爻变义蕴

    四卷。元陈应润撰。应润字泽云,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至正年间(1341-1368)官桐江宾幕。该书即成于桐江。其书本名为《周易爻变易蕴》。大旨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

  • 慎宜轩文集

    八卷。《诗集》八卷。清姚永概(1866-1924)撰。姚永概字叔节,号幸孙。安徽桐城人。姚莹之孙。光绪举人。清末曾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民国后,累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正志学校教务长,清史馆协修。是文集

  • 妇人良方集要

    见《妇人大全良方》。

  • 江都县志

    ①十六卷。清李苏纂修。李苏,字环溪,湖北荆门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五十三年知江都县事。《江都志》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一年,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此则清代第一志,成于邑令李苏一人之手。扬州知府冯肃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晚清吴趼人(1866-1910)撰。吴研人名沃尧,原字茧人,后来改字研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为住在佛山镇,所以别号我佛山人。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因家道衰败,二十多岁时到上海谋生,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后

  • 古本大学分科详释

    九卷。廖袭华撰。袭华字葆珉,贵州印江(今贵州印江)人。书分九卷。一卷解释字义,二卷解释章法,三卷解释读法,四卷解释炼句,五卷解释炼字,六卷解释炼笔,七卷解释炼意,八卷解释炼局,此关于作文者。九卷解释诚

  • 海峰集

    十六卷。清刘大櫆(1697--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副榜贡生。乾隆时先后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均落选。授黟县教谕,数年后告归故里。刘大櫆是清代重要散文流派“桐城

  •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

  • 爱吾庐集

    八卷。明徐良傅(1333-1395)撰。徐良傅字子弼,东乡(江西东北)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因言事斥为民。其门人汤显祖所作传,载其行履颇详。此集共八卷。其诗体略近七子,气度安

  • 春秋论

    二卷。清严珏撰。珏字佩之,号生轩,江苏无锡人。家贫好学,潜心于《易》、《春秋》,学宗乡先贤高攀龙,曾讲学东林书院,以布衣终老。著述除《春秋论》外,还有《生轩易说》、《春秋集说》、《尚书讲义》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