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丹徒县志

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何绍章,字啸赓,浙江仁和人。监生,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丹徒县事。冯寿镜,浙江德清人,进士,光绪三年(1877)知事丹徒县。丹徒邑志始于明正德《李志》四卷,万历初何世学复修之,至清代康熙有鲍志、嘉庆有贵志。自嘉庆志后,越七十余年,邑令何绍章设立志局,延品学之士,搜遗阐幽,以文补缺,纂修成书,即为此志。此志卷首一至四为宸翰、图;卷一至十舆地志,其目十九,为建置沿革表、星野、疆域、形势、山、川、城、廨舍、关津、坊巷、风俗、坛墠、庙祠、寺观、宫室、坊表、陵墓、古迹、碑碣;卷十一河渠志,其目一,为运河;卷十二至十八食货志,其目十,为运河、恤、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运、盐法、仓储、物产;卷十九学校志,其目一,为学校;卷二十武备志,其目二,为兵制、驿传;卷二十一职官志,其目五,为历代封爵、历代官制表、宰贰表、官师表、名宦;卷二十二至二十四选举志,其目五,为诏辟、科目、贡监、封赠、荫恤;卷二十五至四十五人物志,其目十四,为南朝宗系,名贤、宦绩、忠义、忠义表、孝友、儒林、文苑、隐逸、尚义、耆硕、方伎、列女、方外;卷四十六至五十六艺文志,其目五,为书目、赋、诗、诗余、杂文;卷五十七至六十杂缀志,其目三,为史事、祥异、纪闻,为志凡十,为目凡六十六,为卷六十。丹徒原镇江府属,其地历史悠远,事物殷繁,人文鼎盛,故图与宸翰多至四卷,居邑志中之首。其体例以十志为纲,得简御繁,搜采完备。其志艺文之书目,以四部别居,诗以时代备列,不分体裁,皆为得体。有稿本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猜你喜欢

  • 崇古文诀

    三十五卷。宋楼昺(约1207前后在世)撰。楼昺字旸叔,号迂斋,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旸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从事郎,迁宗正寺主簿。卒追赠直龙图阁。楼昺受学于吕祖谦,与弟楼昺俱以文名。是集所选古

  •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

  • 明大政纂要

    六十卷,明谭希思撰。希思,茶陵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巡抚。是书所记,自洪武元年(1368)至隆庆六年(1572)凡大事皆编年记载,每帝皆有论赞。卷首载万历己未修撰韩敬序,云:“侍御方壶刘公,持斧畿

  •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

  • 文选音义

    八卷。清余萧客(详见《古经解钩沉》)撰。此书为《文选》词章的注释本。其引经据典,广搜博证。但问题也颇多。例如,其引征贪多,但不着意于辨认真伪。浮玉山巨穴云云,与木华所云阴火何涉。卢谌览古诗、和璧引杜光

  • 东郭记传奇

    二卷。明孙仁孺(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孙仁儒号峨嵋子,亦称白雪楼主,四川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为无名氏作。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卷首序文署款云“峨嵋子书于白雪楼”,末有方印

  • 易象阐微

    五卷。清萧寅显撰。萧寅显字仲虎,善化人。《湖南通志·人物志》称其少为文有奇气。治学深于易。此书即是他授徒讲易的讲稿。书中观点与他一向以宋儒为宗的易学思想不同,而是罗列汉以来诸家易说,融会群言,撷取精要

  • 水经要览

    一卷。清黄锡龄著。黄锡龄,南城人。《水经要览》小方壶斋本。共一卷。此书叙列河流,依次为汾河、渭河、泾水、洛水、济水、汶水、沁河、汴河、辽水、鸭绿混同二江、大小凌河、胶水、溪水、丹水、淄水、漆河、卫河、

  • 成都苏帖

    六册。宋汪应辰辑苏东坡书帖。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官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汪氏工于笔札,名重天下,刻苏东坡帖于成都西楼,共三十卷,但原刻本已散佚,只剩残帖十卷

  • 易璇玑

    三卷。吴沅撰。吴沅字德远,南宋初崇仁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璇玑》、《易礼图说》、《三坟训解》、《环溪诗话》、《老子解》、《易论语发微》、《通言》等。《易璇玑》三卷,上卷明天理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