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礼服通释

仪礼礼服通释

六卷。清凌曙(1775-1829)撰。凌曙字晓楼,一字子升,江苏江都(今江苏省中部)人。监生,博览载籍,兼工文词,治经传不为俗学。初为香作佣役,后师事沈钦韩、刘逢禄等,旋充塾师,后入京为阮元校辑《经郛》,得见群书。以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而《公羊》之说传自董仲舒。著有《四书典故檄》六卷、《公羊礼疏》十一卷、《公羊礼说》一卷、《礼论》百篇和是书等。此书的前面有凌曙所作的序,序的大义是:徐氏乾学读礼通考,综核数千年之言,汇成一百二十卷,制度典章,灿然大备,使读者对于沿革之际了然于胸,只是持论稍微有所偏颇,不能谨慎地选择,往往择取后世之臆说而驳斥先儒之传注,这是其短处所在。现在将其《丧期》二十九卷,删减为六卷,仍然以礼服为经而传说群说为纬,对那些合于经传者加以保存,使治礼之士,有所依据,而不被新奇可喜之议所困惑。(末题“道光元年十有二月八日江都凌曙撰”)是书卷一,自斩衰章子为父斩衰三年,至齐衰三年章母为长子齐衰三年;卷二,自齐衰期章,父在为母齐衰杖期,至公妾以及士妾为其父母齐衰不杖期;卷三,自齐衰三月章,寄公为所寓齐衰三月,至正大功章,君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国君者,大功九月;卷四,自繐章诸侯之大夫为天子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至正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五月;卷五,自缌麻章族曾祖父母一节,至从父昆弟之子之长,殇一节;卷六,自记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一节,至改葬缌皆载。《读礼通考》所引《丧服》传记群说,而以礼服为经,所删者皆凌氏认为与经传不相同者。胡氏《正义》引凌曙驳缌麻章长敖氏言长殇中殇等四句为经之脱文,及程瑶田以为此四句为经之说,而是书无之。但于经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齐衰不杖期报下,引用欧阳修濮议,而不用汉师丹定陶共王议,劾董宏奏及定陶共皇谥号已经前定不能再次改议,并魏明帝继正统者不能顾私亲诏,似乎是书认为欧议为正确。例如,说“本之于至仁,即不可绝其天性,绝人道而灭天性,此不仁者之或不为。”按:欧议这几句话,就是明世宗尊崇兴献之根本,乾隆濮议辨,虽然也采用欧议不没父母之名,但是,限制极其严格,足以挽后汉考妣称皇称后之弊病。是书对于所保留及所删除者,都没有去取断语,未免过分简略,或者详载于所著礼论中,否则,很容易滋人疑论。此书有光绪刊本。

猜你喜欢

  • 赤城集

    ① 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

  • 积学斋丛书

    二十六种,六十一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汇辑清代学者著作,以考证为主,多罕见之本。如程际盛,关于声韵训诂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丛书收入他的《周礼故书考》一卷。张宗泰,对《孟子》、《周官》、

  • 乐律义

    一卷。后周沈重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沈重字德重,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市)人。其博览群书,善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梁,为都官尚书,后被征入周。诏令讨论五经,并校定《钟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

  • 石林词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江苏苏州人。其生平详见《春秋传》(辞目)。是集今存词三十二调、一百零一首。绍兴十七年(1147)七月九日,关注在《石林词跋》中说:

  • 百子金丹

    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 独行流芳录

    一卷。清俞钟銮(约191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不详,俞钟銮字次辂,号荆门,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写诗著文均有法度,尤擅长诗。死后遗稿未付刊。仅《独行流芳录》一卷印入虞社丛书。此集收

  • 浮云校帖

    六卷。明蒋之奇(生卒年不详)书,其子蒋胤敬、蒋胤睿勒刻。蒋之奇,字如奇,号一先,工于书法,四十余年片刻不废,但极少应人求书,故流传不多。该帖之六卷中,前四卷为蒋氏自书,后两卷为其所藏《怀素千字文》和苏

  • 历代职官表

    六卷。清黄本骥辑。黄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道光举人,选黔阳县教谕。著有《皇朝经籍志》。乾隆年间,有官修《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作者以该书藏于内府,民间不得见,遂录其原表六十七篇,成为本书。

  • 九灵山房集

    三十卷。元戴良(1317-1383)撰。良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从柳贯、黄溍、吴莱学文,从余阙学诗。至正二十一年(1361),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明初隐居四明山,不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