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干县志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全书无选举志,然考其人物表,却实为选举表,名实不符。其艺文志与学校、秩纪、灾祥合为一卷,但内容仅有二页,全为学校中之藏书,而非邑人之著述,可见其夸张离谱之程度。至于秩祀、灾祥,其载述甚少,不足称志。全书惟赋役志所载尚详,官师表亦有可取。② 二十三卷,首一卷,清李修,洪锡光等纂。李,直隶景州(今河北省景县)人,举人出身,道光二年(1822)任余干知县。同年冬,李奉檄开局续修县志,至道光三年(1823)书成刻印。此志略胜于康熙李志,但仍有目无纲,难称完美。其秩官志,自康熙后,历任知县、县丞中不少人仅存姓名,而不注籍贯及署任年代,甚至出现有姓无名者,其仓促疏漏,可见端倪。惟其选举志,凡旧志表有误列或人物遗漏的,皆考证有关典籍史料后加以校补。③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区作霖等修,曾福善等纂。区作霖,字云甫,广东顺德人,举人出身,同知衔,同治八年(1869)任余干知县。同治十年(1871),区作霖奉檄修志,次年成稿,未及刊刻,即调任上饶,后由继任知县冯兰森重为校订,同治十一年(1872)东山书院刻印。旧志分门设类,有目无纲,此志体例则遵照省颁程式,纲举目张,远胜于旧志。其艺文志,首列书目,分经史子集,以下为诰、疏、记、序、书、辩、论、跋、说、箴、碑、墓表、墓志、列传、赋、诗各类,搜辑颇丰,门类亦多。

猜你喜欢

  • 泰泉乡礼

    七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靖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提拔为少詹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弃官归养。学宗程朱,读书广博,为学重博约,博通曲礼、乐

  • 清入关前与高丽交涉史料

    一卷。不著编人。该书集录了清崇德元年(1636年、朝鲜李朝仁祖十四年)五月至崇德六年(1611)清政府与朝鲜李朝政府之间的交涉文书80余件,是研究当时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 鄞县志

    七十五卷。清戴枚修,张恕纂。戴枚光绪初年任鄞县知县。此志为同治十三年(1874)修,稿本,全书七十五卷,目为建置表、星野、疆域、风俗、乡里、城池、公署、坊表、山川、水利、户赋、学校、书院、兵制、海防、

  • 阆风馆诗集

    二十二卷。明马朴撰。生卒未详。马朴,字敦芳,同州(今陕西大荔)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授景州守、补易州、擢襄阳知府,迁云南监察御史。事迹具详《(康熙)同州府志》列传。此编共古体诗一卷、四言古诗三

  • 弘光日录

    见《弘光实录钞》。

  • 奇经八脉考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此书刊于万历六年(1578)。首列奇经八脉总论,次论阴维、阳维、阴蹻、阳跻、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等八脉循环。李氏认为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 荆州府志

    ①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修,王宠怀纂。王宠怀,字止庵,号梅南子,明光泽王。明景泰七年(1456)知府常熟延通判何省安创修《荆南志》。历七十余年后,丰山孙存任知府,因旧志历年久远,质俚疏漏,托生长于荆州

  • 金玉新书

    二十七卷。政书。作者佚名。清四库馆臣称盖元时坊本也。是书分民庶、商族、僧道、官制、州县、监司、皇族、遣使职任、荐举、选试、推鞫、公吏、军防、督捕、仓库、场务、纲运、工役、功赏、职田、朝享、思封、仪制、

  •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约1361前后在世)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1376)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

  • 商子校本

    五卷。清孙星衍(1753-1818)等校。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有《孙氏周易集解》、《商子校本》等。《商子校本》是孙星衍等人结合明代流传下来的多种版本的《商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