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四卷。清汪文台(1896-1844)撰。文台字南士,安徽黟(今黟县)人。府廪生。博学强识,与同县俞正燮友善且齐名。学宗汉儒,著述颇多。认为《论语》邢疏颇为疏略,于是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照韩婴《诗传》的体例,作《论语外传》。此外还著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淮南子校勘记》等。道光二十四年卒。文台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认为有益于后学,但因成于众手,时有驳文,意有未安,因此别加表识,写成本书,寄示阮元。阮元钦服他的精博,于是礼聘他。书中如《周易第一》,论崔觐、刘贞简等校勘记说,写本“简”字上有“周”字,今按《孝经疏》也说今文刘贞简,有人说就是刘,谥贞简先生,依照写本,即成二人。唐以前说《易》诸儒没有刘贞、周简之名。“比二为五应”,《校勘记》说,岳本、宋本“应”作“贞”,按内卦为“贞”,作“贞”为好。今按作“应”是对的,其下说“远则无应”,疏也说“二为五应”,都可为证。即使作“贞”也当是“女子贞不字”之“贞”,内卦为“贞”费解。《尚书·泰誓》“王无二王”,《校勘记》说,宋本上“王”字作“主”字,毛本作“民”字,按“民”字为对。今按,皆错。本当作“土”字,应为“土无二王”。“曾子问文”,“毛诗出车”,“戎仆掌御戎车”,《校勘记》说,“戎”当作“贰”,,因为别体字“贰”作“弍”,所以形近而讹。今按“戎车”不曾错误,本疏自明,况且《周礼》并无作“弍车”的误本。“桑扈屈原之妹,名女须”,《校勘记》说,“姊”误为“妹”,下同,说得很对。今按下引郑《志》,也说是屈原之妹,王应麟《辑郑易注》与此相同,就并非字误,而是郑所闻自是如此,不必与贾逵、王逸之说相合。汉代有吕媭,也是吕后的女妹。《周礼》贾疏援引《易注》说:“屈原姊,或后人以习见改之”。《周礼·内宰》“画服如上公”,《校勘记》说,惠本作“车服”,现“巾车注”也作“画”,错。今按惠栋之校往往以己意改经文,不对,贾本自作“画服”,疏内共出现七次。上公画服,就是衮冕,古人衣画而裳绣。如此之类,都颇为确当。有光绪二年江西书局刻本。

猜你喜欢

  • 群书拾补初编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1717-1795),字召弓,号矶渔,亦号抱经,又号檠斋(一作檠斋),晚号弓父,人称抱经先生。先籍浙江余姚,后迁居杭州。性喜藏书,精于校刊。此编凡经八种、史十四种、子十二种

  • 尚书运期授

    ① 一卷。明孙珏录,共有四条。第一条“白帝之治六十四世,其亡也,枉矢射参”,见于《太平御览》;第四条“房四表之道”,见于《史记索隐》,均较为可信。只是第二条“黑帝亡,二日并出”,《太平御览》所引作《尚

  • 梦篆楼访碑录

    二卷。清叶德炯撰。叶德炯,字容皆,江苏吴县人,后流寓到湖南湘潭,遂寄籍于湘。诸生。叶氏通晓篆籀之学,工诗古文。本书系对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和赵之谦《补录》中讹舛缺漏之处,取家藏金石诸刻加以补正,再加上

  • 乐元语

    一卷。汉刘德撰。辑佚书,清黄谟辑。刘德系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好古尚儒,曾于民间广求古书,武帝时曾献雅乐。此书系《汉魏遗书抄》之一。原书久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均

  • 墨麟诗

    十二卷。清马维翰(1693-1740)撰。维翰,字默临,又字墨麟,号侣仙。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四川东道。其器识宏达,九岁能为诗文。其诗以纵横矫健为长,意之所向,不避险

  • 大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纂修,魏远猷纂。高维岳,字燮堂,关中人,曾任大宁县知县。县志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县令大定举人阎源清所修。其书规模粗具,遗事鲜详,其后至光绪年间又百余年莫能继轨,而旧编又已

  • 观古堂书目

    十五种,四十六卷。叶德辉(已著录)编。所收书为《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叶德辉考订)、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二卷、明梅鷟《南雍志经籍考》二卷、明高儒《百川书志》二十卷、明朱睦《万卷堂书目》四

  • 顾端文公遗书

    三十七卷。明顾宪成(见《小心斋札记》)撰。此书为其曾孙顾贞观所汇刻。收入此书中的顾宪成著作有《小心斋札记》十八卷、《证性编》六卷、《东林会约》一卷、《东林商语》二卷、《虞山商语》三卷、《经正堂商语》一

  • 彭县志

    ①四十二卷,清王钟钫纂修。王钟钫,湖南嘉善人,太学生,曾任彭县知县。彭县旧无志。王钟钫任县令后,适逢重修通志,檄调各县志,王氏则纂辑兹编以进。《彭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二卷,为:卷一

  • 南村诗集

    四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