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辨

古文尚书辨

八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字湘谷,江苏丹徒人。有清一代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者固然不少,为其辩护者也很多,但辩护者也大都以卫道士自居,而谢庭兰则在为《古文尚书》辩护时得罪时君,故获罪。他在“自序”说:“近世诸儒力诋后出之《书》为伪,一人倡之,百人群起而和之,至于今未已。夫今之时圣人在上,吾君尧舜之君也。覆育群众,而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教,模范学者,顾下之人历诋往圣遗训以为能,以上负吾君。”其作此书之意,由此可见。本书卷一至卷四都辨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卷五辨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卷六辨宋鉴的《古文尚书考辨》,卷七辨王鸣盛的《尚书后案》,卷八辨梅鷟《尚书考异》,皆无甚持平之论。本书有光绪十八年(1892年)自刻本。

① 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另编有《词综》、《明诗综》等。其所撰《古文尚书辨》,见其《曝书亭集》,而其他书多另行刊印。本书为光绪丁亥(1887年)宋泽元所刊,后面附有陆陇其的《古文尚书考》,宋泽元又为之作序。本书力证《古文尚书》之伪,且其说多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所采,当知成于阎氏书之前。而陆氏《古文尚书考》则力证《古文尚书》非伪。宋泽元把二书合刊一集,可能是攻击古文之举。② 一卷。清张文岚撰。张文岚字风林,浙江萧山人,诸生,毛奇龄弟子,生卒年不详。毛奇龄相信《古文尚书》,而其同时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攻击古文,毛奇龄因此而作冤词。毛奇龄以后又有李绂、谢济世等,都攻击伪《古文尚书》,就是与毛奇龄同时的胡渭在其《禹贡锥旨》中也有攻击《孔传》的话语。这些都是毛奇龄未及加以辨驳者。张文岚此书,即为继承毛奇龄此志而作。张氏此《古文尚书辨》重点在于辨驳李绂、谢济世的观点,间及胡渭。然伪《古文尚书》至阎氏书出,已昭然天下矣,张氏此举,殊无意义。本书系旧抄本。

猜你喜欢

  • 平台纪略

    不分卷。清蓝鼎元撰。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人。少孤力学,通达治体。雍正年间官至广东普宁知县、广州知府。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反清起义

  • 碑版文广例

    十卷。清王芑孙撰。王芑孙,字念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举人。官华亭教谕。有《渊雅堂集》等著作。书名“广例”,盖广潘昂霄、王行二书之例。因潘、王二人专崇韩、欧,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碑版文字韩、欧

  • 孟东野集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 金陵丛刻

    十五种,三十九卷。清傅春官编。傅春官,江苏江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各名都大邑,有刊刻乡贤著作的风气,以江、浙一带尤盛。此丛书收江宁、上沅两县清代学者著作,以有裨实用、不尚空谈为依据,多为解经补史之作

  • 金石备考

    十四卷。旧本题关中来浚撰,自署其字曰梅岑。书未著时代。书中有颍井出兰亭事,则此书大概著于明末。原本未标卷次。以其分省之序,当为十三卷,加附录一卷,共为十四卷。书名曰“备考”,是说根据前人所著录,有其名

  • 伤寒寻源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

  • 分类标注朱子经济文衡

    七十五卷。宋滕珙(详见《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撰。此书为明朱吾弼对珙之《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之重刊本,而标其要语干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为猥陋。《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云门语录

    八卷。明代释圆澄(生卒年不详)撰。圆澄,俗姓夏,字湛然,会稽人。受业于觉明,万历年间来到径山寺居住。著有《宗门》或《问概古录思益》,简注楞严义,说法华义,语涅槃、疏金刚三昧诸书。所撰《云门语录》,亦称

  • 书义断法

    六卷。元陈悦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自题曰邹次,亦不可确知其籍贯。此书说解《尚书》,于经文不作全面说解,仅摘录书中可供命题之文,逐句加以诠释,并标明作文之程式与要领。书首冠以“科场备用”,知此

  • 孤忠小史

    十八卷。作者不详。考其所载,即是抄录明人李文凤的《越峤书》,但原书二十卷,抄本佚其前二卷,为十八卷,且卷首从第三卷第三页抄起、空其前半叶,以下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