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香阁集

墨香阁集

十三卷。清彭维新撰。彭维新,字石原,号余山,湖南茶陵人。生卒年未详。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因事免。茶陵自明李东阳以文章相业蔚为一代主盟,数百年来,乡里后生未有能继其业者。至彭继新出,复以文学见重于时。虽文章不逮东阳,然虎贲中郎,典型固尚在。此集十三卷,为清道光初元彭维新裔孙所校刻。卷首为颂及恭和御制诗、应制诗。卷一、二、三为序。卷四为纪。卷五为论。卷六为杂著。卷七为书。卷八为墓志铭。卷九至卷十三为古近体诗。卷末补遗为杂文八首纪。实为十五卷。读第一卷,知维新自著有《诗经论世》。卷五《陈寿论》,谓寿撰《三国志》,于诸葛亮推崇甚至,斥孙盛谓寿诋毁诸葛父子之论为不实。卷六《读淮南子》,谓其书皆采摭诸书而成,意指杂陈,略无创见。卷七《答吴荆山书》力辟协韵之不当,皆考核详明,深中肯綮,诗规模虽嫌略狭,然宗法甚正。是书亦有缺憾。如卷二《文心雕龙》序云:彦和更有《新论》十卷传于世,不知著《新论》者为北齐刘画,非刘勰。又《〈诗经〉鸟兽草木虫鱼图序》云:郑康成之《笺》亦曰《诗谱》,不知《诗笺》与《诗谱》自为二事,非《笺》即《谱》,读《淮南子》谓大要本《文子》,不知《文子》为伪书,是《文子》袭《淮南》,非《淮南》剿《文子》。统观全卷,虽不免时有小疵,但在古代典籍的考证方面也还颇具价值。有道光二年(1822)茶陵彭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城北草堂诗钞

    四卷。《诗余》二卷。《词余》一卷。清顾夔(约1841前后在世)撰。顾夔初名恒,字荃士,号卿裳。生卒里贯均不详。道光六年(182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山西灵和县知县。其诗文风清雅。此集共诗四卷。卷一

  • 保婴经验方

    见《保生碎事》。

  • 汉置五经博士考

    一卷。清吴翊寅(详见《〈易〉汉学考》)撰。清人胡秉虔曾纂《西京博士考》,但颇多漏略;且东汉时期缺。此书在胡氏基础上继作。首辑《史记》《汉书》注文及类书所引涉及博士建置沿革的内容,总为一篇,以明汉代博士

  • 孝经类解

    十八卷。清吴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吴之騄字耳公,歙县(今属安徽)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绩溪县教谕,迁镇江府教授。该书多引经史子集以证经文。然而释经在于发挥微意,不应当旁引后代故实,与经文牵

  • 律易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缪氏作《律吕通今图说》后,恐律吕随纳音易位说失之臆断,于是由干支之位推天地之数,乃知律由声生,声由数定。又疑纯阳终不合声音之序,于是由八音所不收探声理

  • 越谚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 春秋集义

    五十八卷。附《春秋纲领》一卷,《春秋图说便考》二卷。清吴凤来撰。凤来字九成,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清代《春秋》学者,乾隆庚辰(1760)进士,官至广西象州知州。该书务通经旨,不废传也不尽从传,以《春秋

  • 问经堂丛书

    十八种,三十一卷。清孙冯翼编辑。孙冯翼字凤卿,一作凤埔,承德(今辽宁沈阳)人。其人笃嗜古书,受孙星衍熏陶甚深,其父曾官江南藩司,余事不详。本书并非同时同地付刊,约当嘉庆二年至七年,刊于山东江南等地。所

  • 治斋集

    十七卷。明万镗(1485-1565)撰。万镗,字仕鸣,号治斋,进贤(今江西进贤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中官南右都御史,受严嵩抬举官至吏部尚书,后黜为平民。著有《治斋集》。

  • 说文校书

    四卷。清于鬯(生卒年不详)撰。于鬯字香草,南汇(今属上海市)人。于氏于经子皆有论述,统名所著书曰《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是书系《香草校书》之末四卷。依《说文》部次随文附说,广为征引清代注释《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