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笺

夏小正笺

一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锦州(今四川德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直隶通永道;家藏书方卷,爱才若渴;尝辑《函海》一书,多至二百余种,有是书及《童山诗集》、《雨村诗话》诸书。李氏以传世《夏小正》无善本、舛误脱漏、经传有合为一行者,有经大字、传小字者,得永乐副本,经文抬头,而传空一字,俱大字,又以徐世溥之解穿凿处甚多,因作此笺。其中亦附《月令》,以补《夏小正》之阙,引证不多,甚简明。然此书中不足之处也不少,如知丹白鸟释荧火之非,而引《列子》以为蚁,不知有何关联;“以纳卵蒜,为大蒜为葫,小蒜为卵”,此本崔豹《古今注》之说而不著所出;以桴粥之粥,为粥粥鸡声,不知粥与育,古义相通;既知旧本可贵,特分经传,然宋本“燕乃睇”下,原有一“室”字,玉海本,“啬人不泣”注下,有“万物不通”一句,是书均不见,此其不知广集异同,勒为定本之失,盖李氏之学,仍有不足之处。是书有《函海刻》本。

猜你喜欢

  • 抑庵集

    十三卷。《后集》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

  • 伊尹书

    一卷。传说商伊尹(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生卒年不详)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清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道光进士,官至陇州知州,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收佚书五百九十四种。其中道家类有:《伊尹书》

  • 宏明集

    十四卷。南朝梁释僧祐(445-518)编。释僧祐,俗姓俞。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邳县)。自幼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因不肯回家,父母依其愿在寺内出家为僧。僧祐擅长律学,精通文史,以

  • 训纂堂丛书

    六种,十六卷。清杨调元编。杨调元,贵筑(今贵州贵阳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久已不传的珍本。如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上有记载,原书自唐以后已亡,清宋翔凤加以搜采,校

  •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

  • 野古集

    三卷。明龚诩(1381-1469)撰。龚诩,字大章,江苏昆山人。父龚察,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龚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成祖时,龚诩改变姓名遁归,卖药授徒以自给。正统四年(1439),巡

  • 大易蓄疑

    七卷。清刘荫枢撰。刘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贵州巡抚。该编采用王弼本,只有六十四卦而《系辞》以下则无。其说多采用朱子《本义》而小有变动。但措词蹇滞,大多数都不能自圆其说。《

  • 徐正字诗赋

    二卷。唐徐寅(约873前后在世)撰。徐寅,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工诗,屡举不第。尝游大梁,以赋谒梁王朱温,误触其讳,欲遁不得,乃作过大梁赋以献。温大悦,酬一字绢一匹,厚礼馆待。大

  • 满汉西厢记

    四卷。满汉合璧本,不著译者姓名。旧时满语,字句古奥。前有序云:遂以儿女微情,写崔张之故事,或离或合结构成文,既出风而入雅,亦领异而标新,绵绣陈横,脍炙人口。传刻之文,仅从汉本,未见满文,故将邺架之陈编

  • 味静斋诗存

    十六卷。清徐嘉(1833-1913)撰。徐嘉字宾华,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同治举人,官昆山教谕。徐嘉幼时学诗,其学前辈潘德舆论诗之说,有人评论其诗:“作品本于天性。其中年以后之作,多沉雄悲壮,有似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