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宁远县志

宁远县志

①十卷。清曾钰纂修。曾钰,字石友,福建惠安人,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任宁远县知县。宁远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迄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年间再修。曾钰任县令后,认为志又已六十年未修,亟应再辑。其自为编纂,征文考献,历六月而成书。《宁远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此志卷首形势一篇,可概括为全书纲领,于一邑之山川脉络源流,了如指掌,足资图绘之说明。且重编图象,能补旧志之失,择其要者易为十页,精审可观。其所谓天文非志乘所应有,后世不察,乖例实多,星野虽见于郡国地理中,而一县之区,道理几何,亦不应博引,诚为空论。其能删去芜说,仅于诸史之有关宁县者,节录数条,颇称允当。宁远县虞陵、虞庙遗迹可考,典制灿然,此志详加记述,合乎体例。其寓贤自唐迄明,几乎每代都有,亦为邑志中所罕见。② 八卷,清张大煦修,欧阳泽闿纂。张大煦,光州人,曾任宁远县知县。欧阳泽闿,宁远县人,道光举人,曾任山东德平县知县。《宁远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星野,为目四,曰沿革、形势、乡里、疆域。卷二,建置,为目十一,曰城池、公廨、村墟、瑶峒、祠祀、寺观、仓廒、桥亭、楼阁、坊表、堂附。卷三,赋役,为目七,曰户口、屯饷、解支、耗羡、杂税、仓谷、物产。卷四,山川,为目四,曰名胜、题咏、古迹、陵墓。卷五,学校,为目四,曰书院、乡塾、学额、宾兴。卷六,武备,为目九,曰纪事、驻防、兵制、校场、塘汛、民壮、弓兵、保甲、团防。卷七,人物,为目十五,曰秩官、选举、职官、封荫、宦达、名贤、忠义、孝友、贞孝、节烈、名宦、寓贤、儒林、隐逸、耆寿。卷八,风俗,为目三,曰方言、占验、杂志。此志搜采详实宏富,记叙简明扼要。其志九疑山,列叙九峰形胜,详述舜陵史迹,于各类题咏,所辑尤富,令读者心旷神怡。然此志类目过繁,而历朝诏谕全无记载,则有乖修志体例。

猜你喜欢

  •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杨齐贤,字今存子见,舂陵(今湖北枣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李白诗最早作注者。萧士赟字粹可,生卒年亦不详。潜心笃学,他对杨齐贤注“惜其博而不能约,因取其本类比

  • 金光明经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金光明经疏》卷首不题寺名,据推测可能作于陈代或隋代,尤以隋代可能性最大。此疏虽注引宏广,诠释文句,简而极精严。但仅有一二处引法华智论,于诸师异

  • 宝绘录

    二十卷。明张泰阶撰。张泰阶字爰平。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书名“宝绘”。取自张云阶家宝绘楼。此书言其多得名画真迹,持论甚高。但其说多可怀疑,比如曹不兴之画,据南齐谢赫《古画品

  • 周易函书补义

    八卷。清李源撰。源字春潭,宛平(今北京市)人,一说燕山人,官至知县。此书系其孙李士珩刊于同治七年(1868)。河南光山胡沧晓著有《周易函书》,推本宋儒邵周之说,然卷帙浩繁、编次无序。李氏服膺胡氏《周易

  • 如梦缘传奇

    二卷。清陆和钧(?-1864)撰。陆和钧,字伯和,号菊生。浙江萧山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博学,善诗画,性宕不羁。是编演《聊斋志异》所载连琐事,凡三十出。以本传有十余年如一梦之语,即取以名剧。前载咸丰十年

  • 南台备要

    本名《南台备记》,《永乐大典》辑录时作《南台备要》。元代政书。元刘孟琛等编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记载世祖至元年间至顺帝至正年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有关典章制度,叙述了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民起义

  • 除邪纪略

    一卷。清杨搢撰。杨搢,字蕴山,江苏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他是两江总督百龄的幕僚(自称其“治下”)。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江南收园教徒方荣升,自号“蓬莱无极老祖”,刻有“九角龙文印记”一颗,

  •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 珠丛别录

    二十八种,八十二卷 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钱熙祚得张海鹏汇钞残本有二种:一种为《墨海金壶》,一种为《借月山房》。后将两种仿鲍延博《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校刊付印。取《抱朴子》语,改《借日山房

  • 宋遗民录

    一卷。此卷皆宋遗民诗词杂文,未知谁所编录。宋之故老,入元后多怀故国之思,作诗者众。所录仅谢翱、方风、纳新、李吟山、王学文、梁栋、林德旸、王炎午、黄溍、吴师道十人所作,已多挂漏。又溍及师道皆元臣,而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