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经楼丛书

拜经楼丛书

三十一种,九十八卷。清吴骞辑刊,清朱记荣重刊。吴骞字槎客,一字兔林,浙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西南)人。贡生出身,笃嗜典籍,喜刊古书,遇善本书则倾囊购之,家藏书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展诵。能画工诗,嘉庆间卒,年八十一,有《拜经楼诗文集》传世。朱记荣字懋之,号槐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贩鬻书籍为业,光绪间侨居松江,筑槐庐以藏书,曾辑刊《槐庐丛书》、《校经山房丛书》等,有《金石全例》行世。吴骞初刊《愚谷丛书》,并无总目,仅收《谢宣城诗集》、《谗书》、《拜经楼诗话》三种,后来随得随刊,均成于乾嘉之际,并无《拜经楼丛书》之名。至光绪年间,朱记荣重加编定,方定名为《拜经楼丛书》,共十种,加上原来陆续刊行者,共达三十一种,主要有《陶靖节先生诗》、《谢宣城诗》、《国山碑考》、《诗谱补亡后订》、《桃溪客语》、《拙政园诗集》等等。丛书所收各书以诗文集及诗文评为主,崇尚风雅,颇具别裁,非为钞撮成书、拾人牙慧者可比,受到学界推崇。主要通行本有清乾嘉间海昌吴氏刊本《拜经楼丛书》(一名《愚谷丛书》)、清光绪十一年会稽章氏鄂渚刊本《重刊拜经楼丛书七种》、清光绪二十年(1894)吴县朱氏校经堂刊本《重校拜经楼丛书十种》、民国初上海博古斋汇辑影印本《拜经楼丛书三十种》等。

猜你喜欢

  • 家藏集

    七十七卷。明吴宽(1435-1504)撰。吴宽,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1472)举进士第一,授修撰,侍讲东宫,每进讲,闲雅详明,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著有《匏翁家藏集》。此集为吴宽所

  • 玉溪生诗意

    八卷。又名《李义山诗笺注》。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寓京师,以诗学教授弟子。乾隆时,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工诗,为郑方坤、王昶所称许。著有《楚辞新注》、《弱

  • 醉经阁分书汇刻

    八卷。清蔡锡恭辑。蔡锡恭字子寿,又字少峰。此刻所收自清初遗老至嘉庆、道光年间人之八分书,共一百二十家,成于咸丰三年(1853)秋九月。蔡锡恭自言:此刻选取皆从真迹,非审定精确,不敢漫登,盖欲存一代真迹

  • 孝经内记图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题下注云,记一作事。所引《开元占经》六十三条,均抄自马国翰辑本。附以见《御览》者十条,其中同见《说郛》《古微书》者九条,单见《说郛》者一条。所引“大角为坐侯”一条,“

  • 伤寒论后条辨

    十五卷。清程应旄(生卒年不详)撰。程应旄字郊倩,新安(今属安徽)人。约生活于明清之际,清时避兵祸侨居苏州。初攻儒学,后弃儒为医。于伤寒学说研究数年,颇有心得。著有《伤寒论赘余》、《医经句测》等书。此书

  • 春秋分年系传表

    一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他认为,古代《春秋》经传各自独立成卷,自从杜预将传文分系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但对传文进行割裂分配,强传从经,使首尾隔绝,前后失去照

  • 孝经通释

    十卷。清曹庭栋(1699-1785)撰。曹庭栋,详见《易准》条。该书为主古文,而以今文附载于下。其辑注则征引广备,辑录了唐五家、宋十七家、元四家、明二十六家、清十家,旁征诸说又有十二家之说。《孝经》词

  • 六经奥论

    六卷。旧题宋郑樵(详见《通志》)撰,清以来学者多不赞同。有人认为此书实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明中叶以后有好事者刊其书,题郑樵撰,借重其名以行其书(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有人认为题郑樵

  • 湘行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康熙五十八年(1719),彭而述莅临湖南提学,由长沙至衡州湘江,共历五个月。此记专纪沿途见闻,故以湘行为名。该记辨潇湘流域至严且晰,记沿江风景,两岸山势,

  • 阅藏知津

    四十八卷。明代释智旭编撰。智旭生平事迹详见《灵峰澫益大师宗论》辞条。《阅藏知津》一书,为目录体佛学之书。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35-1654)历时二十年成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